‘壹’ 机械损耗和转差率公式
转差率是指电机实际转速与理想同步转速之差,具体计算公式为:转差率=(同步转速-异步转速)/同步转速。同步转速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即同步转速=60*电源频率/极对数。异步转速则是电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变频调速技术通过调整电机的工作电源频率来改变电机转速,是实现节能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原理基于电机转速与输入频率成正比的关系,即n=60f(1-s)/p,其中n、f、s、p分别表示转速、输入频率、电机转差率和电机磁极对数。
机械损耗主要包括轴承摩擦损耗、通风损耗和电刷摩擦损耗。其中,轴承摩擦损耗与摩擦面上的压力(或压强)、摩擦系数以及摩擦表面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密切相关。轴承摩擦损耗的计算公式因轴承类型而异。滑动轴承摩擦损耗可通过公式计算,滚动轴承摩擦损耗则可通过另一公式计算。
通风损耗在电机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尤其是在自通风电机中。通风损耗的计算公式为pw=1.75Qv2×10-3,其中Q代表通过电机的风量,v代表风扇外圆的圆周速度。
轴承摩擦损耗的具体计算方式取决于轴承的类型。滑动轴承摩擦损耗可通过公式Pf=0.000124d2jθμ50vj计算,适用于大型卧式高速电机。滚动轴承摩擦损耗则可通过公式Pf=0.0000025F2dV计算。
通风损耗的计算与电机转速的立方成正比。因此,在设计和优化电机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电机的高效运行和降低机械损耗。
‘贰’ 发热功率,机械功率,电功率,分别是什么,和它们的公式。
发热功率
用电器的电功率用于发热部分的功率就是热功率。用i*i*R来计算。
例如电风扇,他的电功率一部分用于做机械运动,一部分用于发热。发热部分的功率就是热功率了。(因为电风扇不是纯电阻,欧姆定律不适用,不要用i=U/R)
输出功率(应该是电学):P=U外^2/R=I^2*R(必须是存电阻电路,例如电路中只有电阻或灯泡)
P=U外*I(使用无条件限制)
发热功率(其实就是电流做功),公式和输出功率一样的(纯电阻),若不纯则:P=U外*I-W(其他功)
总功率(最简单的一个):P=E*I(电路中,E是电源电动势),若不是电路则:P=P1+P2+...+Pn.
其实表达方式有N种.
机械功率
机械在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称为机械功率
P= W/t 推导公式 P=Fv
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本身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
机械效率用公式:η(读作艾塔或者伊塔)=W有用/W总×100%=Gh/Fs=G/nF(竖直方向)=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来计算,它的大小用百分数来表示,且只能在0至100%之间变化,没有单位。
电功率
物理学名词,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att),简称"瓦",符号是W。
作为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用电器功率的大小数值上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如果在"t"(SI单位为s)这么长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W”(SI单位为J),那么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就是P=W/t(定义式)电功率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乘积。
(P=U·I)。对于纯电阻电路,计算电功率还可以用公式P=I^2*R和P=U^2 /R。
每个用电器都有一个正常工作的电压值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的功率叫做实际功率。
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 I1=I2=I总(电流处处相等且等于总电流)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总=U1+U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总=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总=W1+W2.....+Wx
分压原理 U1:U2=R1:R2 =P1:P2
串联电路比例关系
W1:W2=R1:R2=U1:U2 =P1:P2=Q1:Q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总=P1+P2.....+Px 或U^2/R1+R2.....+Rx
电流与电功率和电压之间的关系:I=P/U
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
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总=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2=U总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 :各电阻之和 R总=(R1*R2)/(R1+R2) 1/R=1/R1+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总=W1+W2+......+Wx
分流原理 I1:I2=R2:R1=W1:W2=P1:P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总=P1+P2 或U^2/R总
并联电路比例关系
I1:I2=P1:P2=R2:R1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总=P1+P2 或U^2/R
总电流的求法:I=P/U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W1:W2=R2:R1=I1:I2 =P1:P2=Q1:Q2
电压相同时,越串联总功率越小,越并联总功率越大
推导:①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阻时,总功率为P总=U^2/R
②当电路中有两电阻并联或串联时,设电阻相等。则两电路总功率分别为
并联时P总=U^2(R1+R2)/R1*R2
串联时P总=U^2/R总(串联R总=各电阻阻值之和)
③当电路中电压相同时,
因为R1+R2(串联总电阻)>R(单个电阻)>R总(并联总电阻)
所以P并>P单个电阻>P串这时,还有另一个结论。电压相同,串联时功率小的灯泡亮,并联时功率大的灯泡亮
‘叁’ 怎么计算风扇的推力,流量,流速
一般按下述步骤进行:
1、计算确定隧道内所需的通风量。
2、计算所需总推力It。
It=△P×At(N)。
其中,At:隧道横截面积(m2)。
△ P:各项阻力之和(Pa);一般应计及下列4项。
1) 隧道进风口阻力与出风口阻力。
2) 隧道表面摩擦阻力,悬吊风机装置、支架及路标等引起的阻力。

(3)摩擦风扇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一级风的风速等于1米/秒,二级风的风速等于2米/秒。三级风的风级上加1,其风速等于4米/秒。四到九级在级数上减去2再乘3,就得到相应级别的风速。
风力等级表是根据平地上离地10米处风速值大小制定的。在一般情况下以0至12级共13个级别表示,但在特殊情况下存在13级以上的风力等级。比如,在2006年台风“桑美”袭击福建时,福鼎合掌岩测得了17级以上(75.8米每秒)的最大阵风。
十至十二级的风速算法是一样的,十级风速是27米/秒,在此基础上加4得十一级风速31米/秒,再加4得十二级风速35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