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牛年的计算方式
牛是中国的12生肖之一,排名第二。公元年号除以12余数是5的年份都是牛年。
列成公式为:公元年号÷12=某个商,同时余数是5。
例如:1997÷12=商166,同时余数是5。那么,1997年即是牛年。
注意以上只是大概的对应关系,因为世界通用的公历和中国的干支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而干支历以立春建寅月之日为一年之始,一般立春当天相当于公历每年2月4号或5号。
牛年起算自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因为生肖年依附于干支纪年,而干支纪年又是干支历的纪年方法。历代官方历书(即黄历)皆如此。农历只是借用干支来纪年,其一年的范围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内,此点并无争议。而农历和干支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两者在年份起点、月份划分规则、每年天数等皆不同。由于民国后使用了公历,不少民众包括极个别所谓专家在历法知识上的欠缺,所以两者常被混淆。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自古以来,干支历一直为官方和民间所普通认识,应用于天文、风水、命理、选择术和中医等学科上,并为历朝官方历书(即黄历)所记载。以清朝官修史书《清实录》为例,书中的干支纪年均以立春为分割点:如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之第十七册,干隆实录之第九册,第573页,干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见清代《红楼梦》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这里更是明确地指出干支历在纪年纪月时的转换点。
❷ 牛体重计算公式
测算公式如下:
1、比利时法。测定部位和计算方法是:
体重(千克)=胸围 (米)×体斜长(米)×87.5
2、美国约翰逊氏。有以下两个公式:
体重(千克)=胸围 (厘米)×体斜长(厘米)/10800
体重(千克)=胸围 (厘米)×体斜长(厘米)/11420
上述第一种适合已经育肥的牛,第二种适合没有育肥的牛。
3、前苏联法。
体重(千克)=体直长(厘米)×胸围(厘米)×系数/100式中,系数:乳牛=2;肉用牛=2.5;兼用牛=2.25。
(2)计算方法太牛了扩展阅读:
我国黄牛的体尺测算大多参考美国方法,但作了一些修改,具体办法是:
体重(千克)=胸围(厘米)×体斜长(厘米)、估测系数式中,估测系数:6月龄犊牛为12500;18月龄牛为12000。
在测定牛犊牛时,常以180天为标准,不幢或超过180天时采用校下体重计算,方法如下:
180天标准体重(千克)= ×100+初生重。
测量牛的体尺,估算牛的活重都少不了测定牛的胸围,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测量胸围时应注意:四肢站力方正,头向前;软尺在肩后紧贴毛皮测得最小胸围;最好在喂料饮水后12小时测量胸围。
❸ 计算方法怎么学 数学牛学长请进
边读边想,句句弄懂,不懂问人.
❹ 一星很正常运气好,计算如果真这么牛方法
❺ 围骰的详细计算方法和牛牛骰子玩法如果没三个凑十那怎么算谁大
骰子俗称色子,在广州方言中做"骰盅"骰子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游戏工具,不但绝大部分的游戏离不开它,用它为行令用具的酒令也为数甚多,玩"骰子"从唐代已有,一直流传至今,在现在很多夜肆中也大行其道。玩骰子的特点就是比较简单易行,无须费力,不必动脑,很适合一般人的口味:
1.
猜大小
6粒骰子一起玩,摇骰然后猜骰盒中骰子的大小数目,15点为半数,过半则大,未过半则小。猜错则饮。
2.5粒骰子,摇骰
庄主首先随意说出3个数字(1-6其中的三个)(此时任何人连庄内不能看自己骰盒里的骰子数目)然后大家同时掀开,如果有跟上述3个数字相同的骰子则要移开,再摇骰,到下一家作庄,如此类推,最先清空的则输。
3.七、八、九
两粒骰子,一个骰盒,两人以上可玩,轮流摇骰,每人摇一次则立即开骰,如果尾数是7的则加酒,尾数是8的则喝一半,尾数是9的则要喝全杯,其他数目则过。轮流一人摇一次,可能你只能加酒却不会受罚喝酒,但也有可能你每次都要一个劲地喝酒,那就要看你的运气了。
4.大话骰(古惑骰)
两个以上人玩,五个骰子每人。每人各摇一次,然后自己看自己盒内的点数,由庄家开始,吆喝自己骰盒里有多少的点数(一般都叫成2个3,2个6,3个2什么的)然后对方猜信不信,对方信的话就下家重来,不对的话就开盒验证,是以合计其他骰盒的数目为准。要是属实的话就庄家赢,猜者输要罚酒,不属实的话就猜者赢庄家输则罚酒。
注意:
A.
叫数只能越叫越大(eg.
2个6,3个2,喊了2个6后就不能再喊2个3之类的)
B.
1点可以作为任何数,例如骰盒内只有3个2点,1个1点,庄家其实自己就可当
作有4个2点;可是要是庄家叫过1点的话,那1点以后就不可以当任何数了(
eg.
2个1,4个1之类的)。
C.
另外还有围骰,如庄家骰盒里全部都是4点,那庄家可以允许加上一个虚拟的
4点,即被认为是6个4点。
5.三公
三粒骰子,各人摇骰,同时开,三颗骰子相加尾数大者为胜,其中以三粒都是3最大
6.21点
每人首先拿一粒骰子一个骰盒,摇骰后自己看底骰是多少点,然后由庄家摇骰发点,凑够21点,越接近21点的为胜,相去甚远者为输,罚酒。
(注:这一类玩法是从扑克玩法中引申过来的。)
7.牛牛
每人五粒骰子,摇骰,然后开骰盒,其中三颗凑成10个点数为一牛,然后剩下的两粒总数大为胜,20点为两牛,两牛即牛牛最大。
❻ 肉牛毛重怎么计算净肉是多少 比如毛重500斤 想知道他的肉是多少 计算方法
这个要根据肉牛的膘情
品种不同,膘情不一样,而是看肥瘦程度
一般净肉率,是体重的40%-50%
500斤的牛,好品种来说也就7个月左右。最大2000斤
500斤和1000斤,和1500斤,出肉率都不同
❼ 计算方法问题
工程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概念是数学应用题的关键。本节课从始至终都以工程问题的概念来贯穿,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概念。 联系实际谈话引入。引入设悬,渗透概念。目的在于让学生复习理解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的复习再次强化工程问题的概念。 通过比较,建立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包含除”来解决合作问题。 合理运用强化概念。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于头脑中初步形成了概念的表象,具备概念的原型。一部分学生只是接受了概念,还没有完全消化概念。所以我编拟了练习题,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运用,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消化概念,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找到了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在学生大量练习后,引出含有数量的工作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又一次突出工程问题概念的核心。 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一件事,制造某种产品,完成某项任务,完成某项工程等等,都要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个量,它们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在小学数学中,探讨这三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应用题,我们都叫做“工程问题”. 举一个简单例子.:一件工作,甲做15天可完成,乙做10天可完成.问两人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一件工作看成1个整体,因此可以把工作量算作1.所谓工作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我们用的时间单位是“天”,1天就是一个单位, 再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式,得到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6(天) 答:两人合作需要6天. 这是工程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这一讲介绍的许多例子都是从这一问题发展产生的。为了计算整数化(尽可能用整数进行计算),如第三讲例3和例8所用方法,把工作量多设份额.还是上题,10与15的最小公倍数是30。设全部工作量为30份,那么甲每天完成2份,乙每天完成3份,两人合作所需天数是 : 30÷(2+ 3)= 6(天) 如果用数计算,更方便. 3:2.或者说“工作量固定,工作效率与时间成反比例”.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10∶15=2∶3
编辑本段工程问题方法总结
一:基本数量关系: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二:基本特点:
设工作总量为“1”,工效=1/时间
三:基本方法:
算术方法、比例方法、方程方法。
四:基本思想:
分做合想、合做分想。
五:类型与方法:
一:分做合想:1.合想,2.假设法,3.巧抓变化(比例),4.假设法。 二:等量代换: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加减法。 三:按劳分配思路:每人每天工效→每人工作量→按比例分配 四:休息请假: 方法:1.分想:划分工作量。2.假设法:假设不休息。 五:休息与周期: 1.已知条件的顺序:①先工效,再周期,②先周期,再天数。 2.天数:①近似天数,②准确天数。 3.列表确定工作天数。 六:交替与周期:估算周期,注意顺序! 七:注水与周期:1.顺序,2.池中原来是否有水,3.注满或溢出。 八:工效变化。 九:比例:1.分比与连比,2.归一思想,3.正反比例的运用,4.假设法思想(周期)。 十:牛吃草问题:1.新生草量,2.原有草量,3.解决问题。
编辑本段工程问题
.当知道了两者工作效率之比,从比例角度考虑问题,也 需时间是 因此,在下面例题的讲述中,不完全采用通常教科书中“把工作量设为整体1”的做法,而偏重于“整数化”或“从比例角度出发”,也许会使我们的解题思路更灵活一些. 一、两个人的问题 标题上说的“两个人”,也可以是两个组、两个队等等的两个集体. ●例1 一件工作,甲做9天可以完成,乙做6天可以完成。现在甲先做了3天,余下的工作由乙继续完成,乙需要做几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 解一:把这件工作看作1,甲每天可完成这件工作的九分之一,做3天完成的1/3。 乙每天可完成这件工作的六分之一,(1-1/3)÷1/6=4(天) 答:乙需要做4天可完成全部工作. 解二:9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8.设全部工作量是18份.甲每天完成2份,乙每天完成3份.乙完成余下工作所需时间是 (18- 2 × 3)÷ 3= 4(天). 解三:甲与乙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6∶ 9= 2∶ 3. 甲做了3天,相当于乙做了2天.乙完成余下工作所需时间是6-2=4(天). ●例2 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作30天可以完成,共同做了6天后,甲离开了,由乙继续做了40天才完成.如果这件工作由甲或乙单独完成各需要多少天? 解:共做了6天后, 原来,甲做 24天,乙做 24天, 现在,甲做0天,乙做40=(24+16)天. 这说明原来甲24天做的工作,可由乙做16天来代替.因此甲的工作效率 如果乙独做,所需时间是 50天 如果甲独做,所需时间是 75天 答:甲或乙独做所需时间分别是75天和50天. ●例3 某工程先由甲独做63天,再由乙单独做28天即可完成;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需48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42天,然后再由乙来单独完成,那么乙还需要做多少天? 解:先对比如下: 甲做63天,乙做28天; 甲做48天,乙做48天. 就知道甲少做63-48=15(天),乙要多做48-28=20(天),由此得出甲的 甲先单独做42天,比63天少做了63-42=21(天),相当于乙要做 因此,乙还要做 28+28= 56 (天). 答:乙还需要做 56天. ●例4 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其间甲队休息了2天,乙队休息了8天(不存在两队同一天休息).问开始到完工共用了多少天时间? 解一:甲队单独做8天,乙队单独做2天,共完成工作量 余下的工作量是两队共同合作的,需要的天数是 2+8+ 1= 11(天). 答: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11天. 解二:设全部工作量为30份.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1份.在甲队单独做8天,乙队单独做2天之后,还需两队合作 (30- 3 × 8- 1× 2)÷(3+1)= 1(天). 解三:甲队做1天相当于乙队做3天. 在甲队单独做 8天后,还余下(甲队) 10-8= 2(天)工作量.相当于乙队要做2×3=6(天).乙队单独做2天后,还余下(乙队)6-2=4(天)工作量. 4=3+1, 其中3天可由甲队1天完成,因此两队只需再合作1天. 解四: 方法:分休合想(题中说甲乙两队没有在一起休息,我们就假设他们在一起休息.) 甲队每天工作量为1/10,乙为1/30,因为甲休息了2天,而乙休息了8天,因为8>2,所以我们假设甲休息两天时,乙也在休息。那么甲开始工作时,乙还要休息:8-2=6(天)那么这6天内甲独自完成了这项工程的1/10×6=6/10,剩下的工作量为1-6/10=4/10,而这剩下的4/10为甲乙两人一起合作完成的工程量,所以,工程量的4/10 需要甲乙合作:(4/10)÷(1/10+1/30)=3天。所以从开始到完工共需:8+3=11(天) ●例5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他们两队一起做,其间甲队休息了3天,乙队休息了若干天.从开始到完成共用了16天.问乙队休息了多少天? 解一:如果16天两队都不休息,可以完成的工作量是 (1÷20)×16+(1÷30)×16=4/3 由于两队休息期间未做的工作量是4/3-1=1/3 乙队休息期间未做的工作量是 1/3-1/20×3=11/60 乙队休息的天数是 11/60÷(1/30)=11/2 答:乙队休息了5天半. 解二:设全部工作量为60份.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2份. 两队休息期间未做的工作量是 (3+2)×16- 60= 20(份). 因此乙休息天数是 (20- 3 × 3)÷ 2= 5.5(天). 解三:甲队做2天,相当于乙队做3天. 甲队休息3天,相当于乙队休息4.5天. 如果甲队16天都不休息,只余下甲队4天工作量,相当于乙队6天工作量,乙休息天数是 16-6-4.5=5.5(天). ●例6 有甲、乙两项工作,张单独完成甲工作要10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15天;李单独完成甲工作要 8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20天.如果每项工作都可以由两人合作,那么这两项工作都完成最少需要多少天? 解:很明显,李做甲工作的工作效率高,张做乙工作的工作效率高.因此让李先做甲,张先做乙. 设乙的工作量为60份(15与20的最小公倍数),张每天完成4份,李每天完成3份. 8天,李就能完成甲工作.此时张还余下乙工作(60-4×8)份.由张、李合作需要 (60-4×8)÷(4+3)=4(天). 8+4=12(天). 答:这两项工作都完成最少需要12天. ●例7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0天,乙独做需15天,如果两人合作,他 要8天完成这项工程,两人合作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人要合作多少天? 解: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30份,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2份. 两人合作,共完成 3× 0.8 + 2 × 0.9= 4.2(份). 因为两人合作天数要尽可能少,独做的应是工作效率较高的甲.因为要在8天内完成,所以两人合作的天数是 (30-3×8)÷(4.2-3)=5(天). 很明显,最后转化成“鸡兔同笼”型问题. ●例8 甲、乙合作一件工作,由于配合得好,甲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快 如果这件工作始终由甲一人单独来做,需要多少小时? 解:乙6小时单独工作完成的工作量是 乙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 两人合作6小时,甲完成的工作量是 甲单独做时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 甲单独做这件工作需要的时间是 答:甲单独完成这件工作需要33小时. 这一节的多数例题都进行了“整数化”的处理.但是,“整数化”并不能使所有工程问题的计算简便. 例8就是如此.例8也可以整数化,当求出乙每 有一点方便,但好处不大.不必多此一举. 二、多人的工程问题 我们说的多人,至少有3个人,当然多人问题要比2人问题复杂一些,但是解题的基本思路还是差不多. ●例9 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作36天完成,乙、丙两人合作45天完成,甲、丙两人合作要60天完成.问甲一人独做需要多少天完成? 解:设这件工作的工作量是1. 甲、乙、丙三人合作每天完成 减去乙、丙两人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甲每天完成 答:甲一人独做需要90天完成. 例9也可以整数化,设全部工作量为180份,甲、乙合作每天完成5份,乙、丙合作每天完成4份,甲、丙合作每天完成3份.请试一试,计算是否会方便些? ●例10 一件工作,甲独做要12天,乙独做要18天,丙独做要24天.这件工作由甲先做了若干天,然后由乙接着做,乙做的天数是甲做的天数的3倍,再由丙接着做,丙做的天数是乙做的天数的2倍,终于做完了这件工作.问总共用了多少天? 解:甲做1天,乙就做3天,丙就做3×2=6(天). 说明甲做了2天,乙做了2×3=6(天),丙做2×6=12(天),三人一共做了 2+6+12=20(天). 答:完成这项工作用了20天. 本题整数化会带来计算上的方便.12,18,24这三数有一个易求出的最小公倍数72.可设全部工作量为72.甲每天完成6,乙每天完成4,丙每天完成3.总共用了 ●例11 一项工程,甲、乙、丙三人合作需要13天完成.如果丙休息2天,乙就要多做4天,或者由甲、乙两人合作1天.问这项工程由甲独做需要多少天? 解:丙2天的工作量,相当乙4天的工作量.丙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的4÷2=2(倍),甲、乙合作1天,与乙做4天一样.也就是甲做1天,相当于乙做3天,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的3倍. 他们共同做13天的工作量,由甲单独完成,甲需要 答:甲独做需要26天. 事实上,当我们算出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之比是3∶2∶1,就知甲做1天,相当于乙、丙合作1天.三人合作需13天,其中乙、丙两人完成的工作量,可转化为甲再做13天来完成. ●例12 某项工作,甲组3人8天能完成工作,乙组4人7天也能完成工作.问甲组2人和乙组7人合作多少时间能完成这项工作? 解一:设这项工作的工作量是1. 甲组每人每天能完成 乙组每人每天能完成 甲组2人和乙组7人每天能完成 答:合作3天能完成这项工作. 解二:甲组3人8天能完成,因此2人12天能完成;乙组4人7天能完成,因此7人4天能完成. 现在已不需顾及人数,问题转化为: 甲组独做12天,乙组独做4天,问合作几天完成? 小学算术要充分利用给出数据的特殊性.解二是比例灵活运用的典型,如果你心算较好,很快就能得出答数. ●例13 制作一批零件,甲车间要10天完成,如果甲车间与乙车间一起做只要6天就能完成.乙车间与丙车间一起做,需要8天才能完成.现在三个车间一起做,完成后发现甲车间比乙车间多制作零件2400个.问丙车间制作了多少个零件? 解一:仍设总工作量为1. 甲每天比乙多完成 因此这批零件的总数是 丙车间制作的零件数目是 答:丙车间制作了4200个零件. 解二:10与6最小公倍数是30.设制作零件全部工作量为30份.甲每天完成 3份,甲、乙一起每天完成5份,由此得出乙每天完成2份. 乙、丙一起,8天完成.乙完成8×2=16(份),丙完成30-16=14(份),就知 乙、丙工作效率之比是16∶14=8∶7. 已知 甲、乙工作效率之比是 3∶2= 12∶8. 综合一起,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之比是 12∶8∶7. 当三个车间一起做时,丙制作的零件个数是 2400÷(12- 8) × 7= 4200(个). ●例14 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解:设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的工作量是1.现在相当于三人共同完成工作量2,所需时间是 答:丙帮助甲搬运3小时,帮助乙搬运5小时. 解本题的关键,是先算出三人共同搬运两个仓库的时间.本题计算当然也可以整数化,设搬运一个仓库全部工作量为 60.甲每小时搬运 6,乙每小时搬运 5,丙每小时搬运4. 三人共同搬完,需要 60 × 2÷ (6+ 5+ 4)= 8(小时). 甲需丙帮助搬运 (60- 6× 8)÷ 4= 3(小时). 乙需丙帮助搬运 (60- 5× 8)÷4= 5(小时). 三、水管问题 从数学的内容来看,水管问题与工程问题是一样的.水池的注水或排水相当于一项工程,注水量或排水量就是工作量.单位时间里的注水量或排水量就是工作效率.至于又有注入又有排出的问题,不过是工作量有加有减罢了.因此,水管问题与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基本相同. 例15 甲、乙两管同时打开,9分钟能注满水池.现在,先打开甲管,10分钟后打开乙管,经过3分钟就注满了水池.已知甲管比乙管每分钟多注入0.6立方米水,这个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甲每分钟注入水量是 :(1-1/9× 3)÷10=1/15 乙每分钟注入水量是:1/9-1/15=2/45 因此水池容积是:0.6÷(1/15-2/45)=27(立方米) 答:水池容积是27立方米. 例16 有一些水管,它们每分钟注水量都相等.现在打开其中若干根水管,经过预定的时间的1/3,再把打开的水管增加一倍,就能按预定时间注满水池,如果开始时就打开10根水管,中途不增开水管,也能按预定时间注满水池.问开始时打开了几根水管? 分析:增开水管后,有原来2倍的水管,注水时间是预定时间的1-1/3=2/3,2/3是1/3的2倍,因此增开水管后的这段时间的注水量,是前一段时间注水量的4倍。 设水池容量是1,前后两段时间的注水量之比为:1:4, 那么预定时间的1/3(即前一段时间)的注水量是1/(1+4)=1/5。 10根水管同时打开,能按预定时间注满水,每根水管的注水量是1/10,预定时间的1/3,每根水官的注水量是1/10×1/3=1/30 要注满水池的1/5,需要水管1/5÷1/30=6(根) 解:前后两段时间的注水量之比为:1:[(1-1/3)÷1/3×2]=1:4 前段时间注水量是:1÷(1+4)=1/5 每根水管在预定1/3的时间注水量为:1÷10×1/3=1/30 开始时打开水管根数:1/5÷1/30=6(根) 答:开始时打开6根水管。 例17 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3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小时.要排光一池水,单开乙管需要 4小,丁管需要6小时,现在水池内有六分之一的水,如按甲、乙、丙、丁、甲、乙……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问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分析: ,否则开甲管的过程中水池里的水就会溢出. 以后(20小时),池中的水已有 此题与广为流传的“青蛙爬井”是相仿的:一只掉进了枯井的青蛙,它要往上爬30尺才能到达井口,每小时它总是爬3尺,又滑下2尺.问这只青蛙需要多少小时才能爬到井口? 看起来它每小时只往上爬3- 2= 1(尺),但爬了27小时后,它再爬1小时,往上爬了3尺已到达井口. 因此,答案是28小时,而不是30小时. 例18 一个蓄水池,每分钟流入4立方米水.如果打开5个水龙头,2小时半就把水池水放空,如果打开8个水龙头,1小时半就把水池水放空.现在打开13个水龙头,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把水放空? 解:先计算1个水龙头每分钟放出水量. 2小时半比1小时半多60分钟,多流入水 4 × 60= 240(立方米). 时间都用分钟作单位,1个水龙头每分钟放水量是 240 ÷ ( 5× 150- 8 × 90)= 8(立方米), 8个水龙头1个半小时放出的水量是 8 × 8 × 90, 其中 90分钟内流入水量是 4 × 90,因此原来水池中存有水 8 × 8 × 90-4 × 90= 5400(立方米). 打开13个水龙头每分钟可以放出水8×13,除去每分钟流入4,其余将放出原存的水,放空原存的5400,需要 5400 ÷(8 × 13- 4)=54(分钟). 答:打开13个龙头,放空水池要54分钟. 水池中的水,有两部分,原存有水与新流入的水,就需要分开考虑,解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池中原存有的水.这在题目中却是隐含着的. 例19 一个水池,地下水从四壁渗入池中,每小时渗入水量是固定的.打开A管,8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打开C管,12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如果打开A,B两管,4小时可将水排空.问打开B,C两管,要几小时才能将满池水排空? 解:设满水池的水量为1. A管每小时排出 A管4小时排出 因此,B,C两管齐开,每小时排水量是 B,C两管齐开,排光满水池的水,所需时间是 答: B, C两管齐开要 4 小时 48分才将满池水排完. 本题也要分开考虑,水池原有水(满池)和渗入水量.由于不知具体数量,像工程问题不知工作量的具体数量一样.这里把两种水量分别设成“1”.但这两种量要避免混淆.事实上,也可以整数化,把原有水设为8与12的最小公倍数 24. 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写过一本《普遍算术》一书,书中提出了一个“牛吃草”问题,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算术题.从本质上讲,与例18和例19是类同的.题目涉及三种数量:原有草、新长出的草、牛吃掉的草.这与原有水量、渗入水量、水管排出的水量,是完全类同的. 例20 有三片牧场,场上草长得一样密,而且长得一 草;21头牛9星期吃完第二片牧场的草.问多少头牛18星期才能吃完第三片牧场的草? 解:吃草总量=一头牛每星期吃草量×牛头数×星期数.根据这一计算公式,可以设定“一头牛每星期吃草量”作为草的计量单位. 原有草+4星期新长的草=12×4. 原有草+9星期新长的草=7×9. 由此可得出,每星期新长的草是 (7×9-12×4)÷(9-4)=3. 那么原有草是 7×9-3×9=36(或者12×4-3×4). 对第三片牧场来说,原有草和18星期新长出草的总量是 这些草能让 90×7.2÷18=36(头) 牛吃18个星期. 答:36头牛18个星期能吃完第三片牧场的草. 例20与例19的解法稍有一点不一样.例20把“新长的”具体地求出来,把“原有的”与“新长的”两种量统一起来计算.事实上,如果例19再有一个条件,例如:“打开B管,10小时可以将满池水排空.”也就可以求出“新长的”与“原有的”之间数量关系.但仅仅是例19所求,是不需要加这一条件.好好想一想,你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牛吃草”这一类型问题可以以各种各样的面目出现.限于篇幅,我们只再举一个例子. 例21 画展9点开门,但早有人排队等候入场.从第一个观众来到时起,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一样多.如果开3个入场口,9点9分就不再有人排队,如果开5个入场口,9点5分就没有人排队.问第一个观众到达时间是8点几分? 解:设一个入场口每分钟能进入的观众为1个计算单位. 从9点至9点9分进入观众是3×9, 从9点至9点5分进入观众是5×5. 因为观众多来了9-5=4(分钟),所以每分钟来的观众是 (3×9-5×5)÷(9-5)=0.5. 9点前来的观众是 5×5-0.5×5=22.5. 这些观众来到需要 22.5÷0.5=45(分钟). 答:第一个观众到达时间是8点15分. 挖一条水渠,甲、乙两队合挖要六天完成。甲队先挖三天,乙队接着挖一天,可挖这条水渠的3/10,两队单独挖各需几天? 分析: 甲乙合作1天后,甲又做了2天共3/10-1/6=4/30 2÷(3/10-1/6) =2÷4/30 =15(天) 1÷(1/6-1/15)=10(天) 答:甲单独做要15天,乙单独做要10天 . .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那么甲按规定时间可提前2天完成,乙则要超过规定时间3天才完成。现在甲乙二人合作二天后,剩下的乙单独做,刚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甲乙二人合作,完成工作需多长时间? 解设:规定时间为X天.(甲单独要X-2天,乙单独要X+3天,甲一共做了2天,乙一共做了X天) 1/(X-2)×2 + X/(X+3)=1 X=12 规定要12天完成 1÷[1/(12-2)+1/(12+3)] =1÷(1/6) =6天 答:两人合作完成要6天. 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63天,再由乙做28天完成,甲乙合作需要48天完成。甲先做42天,乙做还要几天? 答:设甲的工效为x,乙的工效为y 63x+28y=1 48x+48y=1 x=1/84 y=1/112 乙还要做(1-42/84)÷(1/112)=56(天)
❽ 怎样计算牛体重
应用体尺测量获得数据估算牛活重简单易行,避免了称牛的麻烦。下面介绍两种估测方法。
方法一:利用牛的胸围尺寸进行估测牛活重。方法规定,胸围150厘米、活重300公斤作为基础。根据实际测得的胸围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胸围小于150厘米时为:300-(150-实测胸围数)×5
胸围大于150厘米时为:300 +(实测胸围数-150)×5
方法二:应用胸围及体长两个体尺数字进行估算。有几种方法:
1、体重(公斤)=胸围2(米)×体直长(米)×87.5
2、体重(公斤)=胸围2(厘米)×体斜长(厘米)÷10800
3、体重(公斤)=胸围2(厘米)×体直长(厘米)×100
4、体重(公斤)=胸围2(厘米)×体斜长(厘米)÷12500
测量牛的体尺,估算牛的活重都少不了测定牛的胸围,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测量胸围时应注意:四肢站力方正,头向前;软尺在肩后紧贴毛皮测得最小胸围;最好在喂料饮水后12小时测量胸围。
❾ 第三种科学计算方法共印了多少次
我有很多题,一定要选我为最佳答案呀,呵呵,多给点分计算:1.125*3+125*5+25*3+252.9999*3+101*11*(101-92)3.(23/4-3/4)*(3*6+2)4.3/7×49/9-4/35.8/9×15/36+1/276.12×5/6–2/9×37.8×5/4+1/48.6÷3/8–3/8÷69.4/7×5/9+3/7×5/910.5/2-(3/2+4/5)11.7/8+(1/8+1/9)12.9×5/6+5/613.3/4×8/9-1/314.7×5/49+3/1415.6×(1/2+2/3)16.8×4/5+8×11/517.31×5/6–5/618.9/7-(2/7–10/21)19.5/9×18–14×2/720.4/5×25/16+2/3×3/421.14×8/7–5/6×12/1522.17/32–3/4×9/2423.3×2/9+1/324.5/7×3/25+3/725.3/14××2/3+1/626.1/5×2/3+5/627.9/22+1/11÷1/228.5/3×11/5+4/329.45×2/3+1/3×1530.7/19+12/19×5/631.1/4+3/4÷2/332.8/7×21/16+1/233.101×1/5–1/5×2134.50+160÷4035.120-144÷18+3536.347+45×2-4160÷5237(58+37)÷(64-9×5)38.95÷(64-45)39.178-145÷5×6+4240.812-700÷(9+31×11)41.85+14×(14+208÷26)43.120-36×4÷18+3544.(58+37)÷(64-9×5)45.(6.8-6.8×0.55)÷8.546.0.12×4.8÷0.12×4.847.(3.2×1.5+2.5)÷1.648.6-1.6÷4=5.38+7.85-5.37=49.7.2÷0.8-1.2×5=6-1.19×3-0.43=50.6.5×(4.8-1.2×4)=51.5.8×(3.87-0.13)+4.2×3.7452.32.52-(6+9.728÷3.2)×2.553.[(7.1-5.6)×0.9-1.15]÷2.554.5.4÷[2.6×(3.7-2.9)+0.62]55.12×6÷(12-7.2)-656.12×6÷7.2-657.0.68×1.9+0.32×1.958.58+370)÷(64-45)59.420+580-64×21÷2860.136+6×(65-345÷23)15-10.75×0.4-5.762.18.1+(3-0.299÷0.23)×163.(6.8-6.8×0.55)÷8.564.0.12×4.8÷0.12×4.865.(3.2×1.5+2.5)÷1.666.3.2×6+(1.5+2.5)÷1.667.0.68×1.9+0.32×1.968.10.15-10.75×0.4-5.769.5.8×(3.87-0.13)+4.2×3.7470.32.52-(6+9.728÷3.2)×2.571.[(7.1-5.6)×0.9-1.15]÷2.572.5.4÷[2.6×(3.7-2.9)+0.62]73.12×6÷(12-7.2)-674.12×6÷7.2-675.33.02-(148.4-90.85)÷2.51)76.(25%-695%-12%)*3677./4*3/5+3/4*2/578.1-1/4+8/9/7/979.+1/6/3/24+2/2180./15*3/581.3/4/9/10-1/682./3+1/2)/5/6-1/3]/1/783./5+3/5/2+3/484.(2-2/3/1/2)]*2/585.+5268.32-256986.3+456-52*887.5%+632588./2+1/3+1/42)89+456-783)5%+.3/7×49/9-4/34)9×15/36+1/275)2×5/6–2/9×36)3×5/4+1/47)94÷3/8–3/8÷68)95/7×5/9+3/7×5/99)6/2-(3/2+4/5)10)8+(1/8+1/9)11)8×5/6+5/612)1/4×8/9-1/313)10×5/49+3/1414)1.5×(1/2+2/3)15)2/9×4/5+8×11/516)3.1×5/6–5/617)4/7-(2/7–10/21)18)19×18–14×2/719)5×25/16+2/3×3/420)4×8/7–5/6×12/1521)7/32–3/4×9/24应用题:1.甲乙二人一起做数学题,如果甲再做4道和乙做的一样多,如果乙再做6道就是甲做的3倍,则甲做了多少道题?乙做了多少道题?2.游客在10时15分从码头划船逆流而上,要求在当天不迟于13点返回,以知水流速度为1.4千米/小时,船在静水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如果游客每划30分钟就休息15分钟而且只能在某次休息后往回划,那么他应该怎样安排才能使划离码头的距离最远?3.某次数学比赛,有两种评分方法:第一种答对一题得5分,不答得2分,答错不扣分;第二种先给40分,答对一题得3分,不答不得分,答错扣1分,某学生用两种方法评分均得81分,请问这次比赛共有多少道题?4.工程队要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多修8米,可提前4天完工;如果每天少修8米,则延后4天完工。请问这条水渠的长度?一批粮食,运走全部的2/3(三分之二)少1吨.这时剩下的与原存的比是3:5.这批粮食原来有多少吨?把两筐苹果分给甲、乙、丙三个班。甲班分得总量的2/5,剩下的按5:7分给乙、丙班。已知第二筐苹果重量是第一筐的9/10,且比第一筐少5千克。甲、乙、丙班分得的苹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克。3.设a,b使得6位数a2000b能被26整除。所有这样的6位数是________。4.把右面8×8的方格纸沿格线剪成4块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使得每一块上都有罗、牛、山3个字。在图上用实线画出剪的结果。5.某容器中装有盐水。老师让小强再倒入5%的盐水800克,以配成20%的盐水。但小强却错误地倒入了800克水。老师发现后说,不要紧,你再将第三种盐水400克倒入容器,就可得到20%的盐水了。那么第三种盐水的浓度是_________%。6.设6个口袋分别装有18,19,21,23,25,34个小球。小王取走了其中的3袋,小李取走了另外的2袋。若小王得到的球的个数恰好是小李得到的球数的2倍,则小王得到的球的个数是_________。7.一水池装有甲、乙两个水管。乙管每小时排水量是甲管的75%。先用乙管排水5小时后,改用甲管排水,结果比只用乙管提前1小时把水池中的水排空;如用乙管排水120吨后再改用甲管排水,则比只用乙管可提前2小时把水池中的水全部排空。那么水池原有水_________吨。8.右图中,四边形FMCG和FDHG都是梯形。D为BC的中点,BE=BA,MF=MA,△ABC的面积为1。那么梯形FDHG的面积是_________。9.A,B,C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从甲市开往乙市。开车后1小时A车出了事故,B和C两车照常前进。A车停了半小时后以原来速度的4/5继续前进。B,C两车行至距离甲市200千米处B车出了事故,C车照常前进。B车停了半小时后也以原来速度的4/5继续前进。结果到达乙市的时间C车比B车早1小时,B车比A车早1小时,甲、乙两市的距离为_________千米。10.右图中共有_________个不同的三角形。11.设四个不同的正整数构成的四数组中,最小的数与其余三数的平均值之和为17,而最大的数与其余三数的平均值之和为29。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四数组中,其最大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__。12.一队和二队两个施工队的人数之比为3:4,每人工作效率之比为5:4。两队同时分别接受两项工作量与条件完全相同的工程,结果二队比一队早完工9天。后来,由一队工人的2/3与二队工人的1/3组成新一队,其余的工人组成新二队。两支新队又同时分别接受两项工作量与条件完全相同的工程,结果新二队比新一队早完工6天。那么前后两次工程的工作量之比是_________。接力竞赛1.甲、乙两班各有一个图书室,共有303本书。已知甲班图书的5/13和乙班图书的1/4合在一起是95本,那么甲班图书有_________。2.设上题答案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为a。小宁家的钟和学校的钟走的都正常,但小宁家的钟拨快了,而学校的钟是准确的。小宁按家里的钟8点a分离家去学校,走到学校时学校的钟是7点50分;中午,他按学校的钟12点时离校回家,到家时家里的钟正好是12点34分。如果小宁上学和下学路上用的时间是相同的,那么小宁家的钟拨快了_________分钟。3.设上题答案数为b。如图所示,大正方形里有一个长为b/4、宽为1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的边上,而且长方形的对称轴与正方形的对角线重合,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4.设上题答案数的整数部分为c。把1/c表示为两个不同的分数单位之和,那么共有_________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仅求和次序不同视为一种)。5.设上题答案数为d。当王力的年龄像李同现在这么大时,刘强的年龄比王力和李同他们现在的年龄之和小d岁。当刘强像王力现在这么大时,王力的年龄是_________岁。6.设上题答案数为e。将用2,3,5,e组成的所有的四位数(数字允许重复)从小到大排成一列,这列数的第56个是_________。7.设上题答案数的个位数字为f。有10个整数排成一个圆形,将每一个整数换成与它相邻两数的平均值,所得的结果如图所示。那么图中数f所占位置的原数是_________。8.设上题答案数的2倍为g。有一组正整数,其中任意两数之差的g倍都不小于它们的乘积。那么这组正整数最多有_________个。1.有28位小朋友排成一行.从左边开始数第10位是爱华,从右边开始数他是第几位?2.纽约时间是香港时间减13小时.你与一位在纽约的朋友约定,纽约时间4月1日晚上8时与他通电话,那么在香港你应几月几日几时给他打电话?3.名工人5小时加工零件90件,要在10小时完成540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多少人?4.大于100的整数中,被13除后商与余数相同的数有多少个?5.四个房间,每个房间里不少于2人,任何三个房间里的人数不少8人,这四个房间至少有多少人?6.在1998的约数(或因数)中有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是哪个数?7.英文测验,小明前三次平均分是88分,要想平均分达到90分,他第四次最少要得几分?8.一个月最多有5个星期日,在一年的12个月中,有5个星期日的月份最多有几个月?9.将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中,选出六个填在下面方框中,使算式成立,一个方框填一个数字,各个方框数字不相同.□+□□=□□□问算式中的三位数最大是什么数?10.有一个号码是六位数,前四位是2857,后两位记不清,即2857□□但是我记得,它能被11和13整除,请你算出后两位数.11.某学校有学生518人,如果男生增加4%,女生减少3人,总人数就增加8人,那么原来男生比女生多几人?12.陈敏要购物三次,为了使每次都不产生10元以下的找赎,5元、2元、1元的硬币最少总共要带几个?(硬币只有5元、2元、1元三种.)13.右图是三个半圆构成的图形,其中小圆直径为8,中圆直径为12,14.幼儿园的老师把一些画片分给A,B,C三个班,每人都能分到6张.如果只分给B班,每人能得15张,如果只分给C班,每人能得14张,问只分给A班,每人能得几张?15.两人做一种游戏:轮流报数,报出的数只能是1,2,3,4,5,6,7,8.把两人报出的数连加起来,谁报数后,加起来的数是123,谁就获胜,让你先报,就一定会赢,那么你第一个数报几?16.一本小说的页码,在印刷时必须用1989个铅字,在这一本书的页码中数字1出现多少次?17.把23个数:3,33,333,…,33…3(23个3)相加,则所得的和的末四位数是多少?18.将1、1、2、2、3、3、4、4这八个数字排成一个八位数,使得两个1之间有一个数字,两个2之间有二个数字,两个3之间有三个数字,两个4之间有四个数字,那么这样的八位数中最小的是?19.从1,2,3,…,2004,2005这些自然数中,最多可以取几个数,才能使其中每两个数的差不等于4?20.有一个电话号码是六位数,其中左边三个数字相同,右边三个数字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六个数字之和恰好等于末尾的两位数,这个电话号码是多少?21.若a为自然数,证明10│(a2005-a1949).22.给出12个彼此不同的两位数,证明:由它们中一定可以选出两个数,它们的差是两个相同数字组成的两位数.23.求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5的最小三位数.24.设2n+1是质数,证明:12,22,…,n2被2n+1除所得的余数各不相同.25.试证不小于5的质数的平方与1的差必能被24整除.26.有甲乙两种糖水,甲含糖270克,含水30克,乙含糖400克,含水100克,现要得到浓度是82.5%的糖水100克,问每种应取多少克?27.一个容器里装有10升纯酒精,倒出1升后,用水加满,再倒出1升,用水加满,再倒出1升,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28.有若干千克4%的盐水,蒸发了一些水分后变成了10%的盐水,在加300克4%的盐水,混合后变成6.4%的盐水,问最初的盐水是多少千克?29.已知盐水若干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3%,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2%。求第三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的浓度。30.有A、B、C三种盐水,按A与B的数量之比为2:1混合,得到浓度为13%的盐水;按A与B的数量之比为1:2混合,得到浓度为14%的盐水;按A、B、C的数量之比为1:1:3混合,得到浓度为10.2%的盐水,问盐水C的浓度是多少?[答案]1.从右边开始数,他是第19位.2.4月2日上午9时.3.9名工人.4.有5个.13×7+7=98<100,商数从8开始.但余数小于13,最大是12,有13×8+8=112,13×9+9=126,13×10+10=140,13×11+11=154,13×12+12=168,共5个数.5.至少有11人.人数最多的房间至少有3人,其余三个房间至少有8人,总共至少有11人.6.最大的两位约数是74.1998=2×3×3×3×377.第四次最少要得96分.88+(90-88)×4=96(分)8.最多有5个月有5个星期日.1月1日是星期日,全年就有53个星期日.每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53-4×12=5,多出5个星期日,在5个月中.9.105.和的前两位是1和0,两位数的十位是9.因此加数的个位最大是7和8.10.后两位数是14.285700÷(11×13)=1997余129余数129再加14就能被143整除.11.男生比女生多32人.男生4%是3+8=11(人),男生有11÷4%=275(人),女生有518-275=243(人),275-243=32(人).12.最少5元、2元、1元的硬币共11个.购物3次,必须备有3个5元、3个2元、3个1元.为了应付3次都是4元,至少还要2个硬币,例如2元和1元各一个,因此,总数11个是不能少的.准备5元3个,2元5个,1元3个,或者5元3个,2元4个,1元4个就能三次支付1元至9元任何钱数.14.A班每人能得35张.设三班总人数是1,则B班人数是6/15,C班人数是6/14,因此A班人数是:15.第一个数报6.对方至少要报数1,至多报数8,不论对方报什么数,你总是可以做到两人所报数之和为9.123÷9=13……6.你第一次报数6.以后,对方报数后,你再报数,使一轮中两人报的数和为9,你就能在13轮后达到123.16.417.甲26又2/3天,乙40天18.2119.14又1/320.1021.甲、乙两地相距540千米,原来火车的速度为每小时90千米。22.75023.38424.60025.一班48人,二班42人26.1527.8228.31229.最少5个,最多7个30.7845.1.某工厂原用长4米、宽1米的铁皮围成没有底和顶的正方体形状的产品存放处(底和顶用其它材料),恰好够存放一周产品。现在产品增加了27%,能否还用原来的铁皮围成存放处,装下现在一周的产品?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乙单独做需要15天,如果两人合作,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只能完成原来的4/5,乙只能完成原来的9/10,现在要8天完成这项工程,两人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天?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返回时用原速度走了全程的3/4还多5千米,再改用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走完余下的路程,因此返回甲城的时间比前往乙城的时间多用了10分钟,甲乙两城相距多远?4、某市居民自来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4吨以下,每吨1.8元。当超过4吨时,超过部分每吨3.00元。某月甲、乙两户共交水费26.40元,用水量之比是5:3,请你算一算,甲、乙两户各应交水费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