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摄影测量的基础原理来自测量的 方法
摄影测量作为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重要支柱学科,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拥有非同寻常的地位。而业4.0时代到来以后,计算机视觉测量再一次引起广泛关注,同样是工程领域,也是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富有挑战性重要研究领域。那么什么是摄影测量?什么是视觉测量?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差异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是指运用摄影机和胶片组合测量目标物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的技术,它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关注的是几何量的量测信息(物体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等),主要任务是用于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建立数字地面模型,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摄影测量学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几何定位和影像解译。几何定位就是确定被摄物体的大小、形状和空间位置。几何定位的基本原理源于测量学的前方交会方法,它是根据两个已知的摄影站点和两条已知的摄影方向线,交会出构成这两条摄影光线的待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影像解译就是确定影像对应地物的性质。
当被测物体的尺寸或摄影距离小于100米时的摄影测量称之为近景摄影测量。随着数字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CCD器件和CMOS器件的迅速发展,利用CCD(或CMOS)像机不需要胶片就可直接获得被测物的数字影像,这种直接基于数字影像的近景摄影测量称为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二、计算机视觉测量
计算机视觉是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对生物视觉的一种模拟。主要 关注的是对物体进行描述、识别和理解,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采集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处理以获得相应场景的三维信息,就像人类和许多其他类生物每天所做的那样。是一门关于如何运用照相机和计算机来获取我们所需的,被拍摄对象的数据与信息的学问。形象地说,就是给计算机安装上眼睛(照相机)和大脑(算法),让计算机能够感知环境。
机器视觉系统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是指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和CCD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三、摄影测量和视觉测量的差异
1、 出发点不同导致基本参数物理意义的差异:摄影测量中的外部定向是确定影像在空间相对于物体的位置与方位(将物体先平移再旋转),而计算机视觉则是物体相对于影像的位置与方位来描述问题(将摄像机先旋转再平移)。
2、 由于两者不同的出发点导致基本公式的差异:摄影测量中最为基本的是共线方程,而视觉测量中最为基本的公式是用齐次坐标表示的投影方程。
3 、数学处理算法的不同:摄影测量渊源于测绘学科,基于非线性迭代的最小二乘法平差求解贯穿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全过程,而计算机视觉强调矩阵分解,总是设法将非线性问题转换为线性问题,尽可能避免求解非线性方程。
总结
尽管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有各种各样的差异,但在关注点方面,和理论基础方面是一致的,并且随着最近20年的发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大数据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让一切都有了不同的转变。学术会议和出版论文集等交流方式让学科间的交流逐步增加,两个学科的交叉也越来越多。比如,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与方法来自影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如数字图像处理的某些算法、编码标志的自动识别);反过来,摄影测量中的一些特色理论和方法又为视觉测量所采用(如整体光束法平差算法、像机自标定原理和方法等),而两者的结合也给学科及人类科技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帮助。所以,机器视觉系统和摄影测量两种殊途同归的学科的逐渐相互融合并优势互
❷ 关于 遥感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请教科普 有没有推荐稍微系统一点的书
本书在介绍和讨论了现有光学遥感影像有损压缩的质量评价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光学遥感影像压缩主观质量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发展了针对重建影像构像质量的影像特征分析方法、影像对比分析方法及应 用分析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影像构像质量的综合性评价指标,该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影像的整体情况,还可以替代其他评价指标并简化评价过程;从影像匹配精度、自动生成DSM精度和摄影测量点定位精度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压缩编码算法对光学遥感影像几何精度的影响;设计、实现了光学遥感影像压缩质量评价原型系统,并基于此 系统构建了面向测绘、国土、地质等应用的光学遥感影像压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书可供测绘、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摄影测量、数据压缩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专)科学生等学习参考。
❸ 如何测试摄像机图像质量
事实上,其实以前在帖子里说过主要是你测试摄象机的功用,是工程上的主观检测还是生产厂家或检测机关的客观检测。现在好了,r2alex帖子你可以读一下。
❹ 图像物理特征和测量方法
二值图像没什么好说的,反正就是黑白两种颜色。
灰度图像主要是看量化灰度级数,越多越好,但是耗费的存储容量也越大。亮度、对比度也是影响对图像感觉的因素。
彩色图像无非就是由灰度图像的一个分量扩展到了三个,无论是RGB还是YUV或是YIQ或是YCbCr等等都是使用的三个分量。除了直观地量化级数外亮度、色调、饱和度是三大衡量的因素。
具体的很多关于视觉的书上都会有说。
❺ 测量质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就是用测物体质量的仪器测量。比如用天平测量。
间接测量就是根据物理公式,导出质量的计算式,用已知量求得未知量。比如用测物体重力的方法,得到物质的质量,根据测物体的体积,从而根据密度表得到物体的质量等。
❻ 质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室中,天平是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天平使用步骤:(1)放置:天平使用时需置于水平台面,台面不水平通过调节底座实现;(2)调横梁水平:调节横梁平衡螺母使天平指针对准刻度盘中央。(3)估测:估计被测物体质量使用要求: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4)称量:被测物体置于左盘,向右盘加恰当砝码,并调节游码直至指针对准刻度盘中央。(5)读数:此时右盘中所有砝码质量之和加游码读数即是被测物体质量。注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品和化学用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❼ 画质怎样才能算好
图像质量(Image Quality),是一个学术课题,一代代人为此日以继夜、前赴后继……。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可分为主观与客观两大类。所谓客观,即运用数学模型或方法,通过计算为一幅图像打分。所谓主观,又称作心理物理学方法,即请一组观察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图像打分,之后再进行统计。主观评价费时费力,因此客观评价旨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所用的模型和方法,也都是以主观评价的结果为参考进行开发、评判和调整的。我们说的(二维彩色)图像,可以看作是光在横向、纵向、光谱三个维度上的能量分布。因此,从信号的角度来看,原始被摄景物与重现出的图像差别越小,图像质量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