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瞳高怎么测量
选择一付合适的镜架戴上,然后测量镜框下缘到瞳孔中心的距离。或者先用防水记号笔在眼镜片上点作记号点,之后测量即可0
Ⅱ 测量瞳高时需要注意哪些
1.在测量之前必须对镜架进行调整以获得最舒适地配戴效果。一般镜眼距离为12-14mm,前倾角为10-15度,镜腿长短合适。
2. 左右眼瞳高不同时:若相差≤2mm时以主视眼为主;若相差>2mm以上,检查者就要注意,是否有上斜视存在,如没有视觉上的问题,以两眼瞳高平均值为准。
3. 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片的舒适度,清晰度都与瞳高(PH)有直接的关系,瞳高低了,视近就会变得不够清晰;瞳高高了,视近可能会好些,但视远就会变得不清晰,所以瞳高至关重要,并要按顾客的用途、喜好、习惯等进行适当调整。
4. 配镜时询问配镜者配戴这副眼镜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如主要是看近,那么建议瞳高增加1mm;如顾客配戴这副眼镜主要是看远,看近少,那么瞳高减少1mm。高个人或昂首走路的人配渐变镜瞳高应低些, 稍较小个子的人或俯首走路的人配渐变镜瞳高应高些。瞳高测量的数据可在目享青少年视力档案筛查系统中建立档案,不用自己煞费苦心。
Ⅲ 瞳高是什么
瞳高是瞳孔中心高度的简称,指从眼的视轴通过镜片处到镜框下缘槽底部最低点的距离。
瞳高是瞳孔中心高度的简称,指从眼的视轴通过镜片处到镜框下缘槽底部最低点的距离。
瞳高有远用瞳高和近用瞳高之分。无特殊要求时,远用眼镜的瞳高一般在镜架几何中心的水平线上一点。近用眼镜的瞳高要略低于镜架几何中心水平线。但在配制渐进多焦点眼镜时对瞳高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按照镜框上下顶端距离的黄金分割点取瞳高。
Ⅳ 瞳高计算公式
瞳高的测量方法:
1、镜架高度*0.618=PH,此方法适用于戴镜偏高的人。
2、(镜架高度-34 )/2+22=PH,此方法适用于正常戴镜者。
对于渐进镜片来说,瞳高的重要性就不需再提了,瞳高是保证渐进验配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测量瞳高的方法,大部分人都是用传统的方法,借助于笔灯、红油笔、卡板、PD尺等方法,但是这对于验光师的熟练操作要求也很高, 如果手法不准确的话往往会造成数据的偏差,所以一定要慎用。
相关信息:
瞳高是否精准,关系到镜片的光学中心是否对应瞳孔中心反光点。装配眼镜的时候加工师们也通常都会把瞳高默认为16cm,这个对于双眼度数均衡且度数偏低的人相对比较适用,但对于戴镜位置特殊、高度近视、屈光参差的患者来说就不太合适了。
对于以上几类人群,瞳高的数据要像瞳距一样的精准,如若不然,则很容然产生垂直棱镜效应或者双眼耐受垂直棱镜量不一样,这都会影响到戴镜的舒适度和视觉品质。
Ⅳ 配眼镜瞳高怎么测量
你好,这个要去专业的眼镜店里里面检查,有仪器就可以测量。
Ⅵ 关于验光
兄台,时间关系这里有些资料供你参考。
一、瞳孔距离的定义
瞳孔距离(papillary distance)简称瞳距,是指两眼瞳孔中心间的距离,或指两眼正视前方、视线平行时瞳孔中心间的距离。一般用英文字母缩写“PD”来表示,单位为毫米(mm)。
二、瞳孔距离的分类
瞳距有双眼瞳距和单眼瞳距之分。双眼瞳距,是指从右眼瞳孔中心到左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单眼瞳距,是指分别从右眼或左眼的瞳孔中心到鼻梁中线(nasal centreline)之间的距离。独眼、斜视眼者,尤其需配渐进多焦点镜片者,需测量其单眼瞳距。
瞳距又有远用瞳距和近用瞳距之分。远用瞳距,是指患者看远时的瞳距,即指当两眼向无限远处平视时两眼瞳孔中心间的距离。近用瞳距(NCD),是指患者注视近处目标,即眼前30~40cm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瞳孔中心间的距离。近用瞳距总要小于远用瞳距。
三、瞳高的定义及分类
瞳高是瞳孔中心高度的简称,指从眼的视轴通过镜片处到镜框下缘槽底部最低点的距离。
瞳高有远用瞳高和近用瞳高之分。无特殊要求时,远用眼镜的瞳高一般在镜架几何中心的水平线上。近用眼镜的瞳高可在镜架几何中心水平线上一点或略低于水平线。但在配制渐进多焦点眼镜时对瞳高有严格的要求,需特别仔细反复测量。
眼镜架的规格尺寸是由镜框、鼻梁和镜腿三部分组成。每部分的规格尺寸又分单数和双数两种。
镜框尺寸单数为33~59mm,双数为34~60mm
鼻梁尺寸单数为13~21mm,双数为14~22mm
镜腿尺寸单数为125~155mm,双数为126~156mm
二、眼镜架规格尺寸的表示方法
眼镜架规格尺寸的表示方法均采用方框法和基准线法两种形式。
方框法
方框法是指在镜框内缘(亦可用镜片的外形来表示)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最外缘处分别作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切线,由水平和垂直切线所围成的方框,称为方框法。左右眼镜片在水平方向的最大尺寸为镜框尺寸,左右眼镜片边缘之间最短的距离为鼻梁尺寸。
名词概念:
水平中心线:镜片外切两水平线之间的等分线
垂直中心线:镜片外切两垂直线之间的等分线
镜框尺寸:左右眼镜片外切两垂直线间距离
镜框高度:左右眼镜片外切两垂直线间距离
鼻梁尺寸:左右眼镜片边缘之间最短的距离
镜腿长度:镜腿铰链孔中心至伸展镜脚末端的距离
镜框几何中心点:实际是镜框水平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交点
镜架几何中心间距:两镜框几何中心点间的距离
眼镜架的规格尺寸通常均表示在镜腿的内侧。标有“□”记号时表示采用方框法。如56□14-140表示采用方框法,镜框尺寸56mm,鼻梁尺寸14mm,镜腿长度140mm。我国大部分镜架采用方框法来表示。
Ⅶ 瞳高是从框架边算起还是从镜片边算起
眼的视轴通过镜片处到镜框边算起,瞳高是瞳孔中心高度的简称,指从眼的视轴通过镜片处到镜框下缘槽底部最低点的距离,瞳高有远用瞳高和近用瞳高之分。
瞳高对于配眼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配眼镜不考虑瞳高就会棱镜效应,度数越高则偏离越多棱镜效应越明显,容易造成眼睛疲劳、看东西时模糊变形、近视度数增长速度加快、提前老花眼,随着潮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镜框进入群众的视野,不同镜框的形状导致瞳高不同。
瞳高的测量方法
首先戴上所调整好的眼镜架,然后平视一个远方目标,从侧面看眼角膜顶点到镜架上的高度,在侧面的眼镜架框边来做记号,然后在左右两边记号连线后进行测量,线到镜架下内缘距离为瞳高。
然后戴上调整好佩戴舒适的镜架,开始点瞳高时我们也遵循先右后左原则,与验光员面对面坐平,高度要一致,先点顾客右眼,双眼平视验光师的左眼,验光师左手拿笔灯并放在左耳旁,寻找右眼角膜的反光点。
验光师右手握笔,在点瞳高时验光师的右眼闭上,用笔在镜架撑片上对照顾客右眼瞳孔反光点做瞳孔记号,再用相同的方法测量顾客左眼,测量这个点到眼镜下内缘的距离为瞳高,但注意一定要保证顾客与验光员的眼高度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Ⅷ 如何知道眼镜的瞳距
正常人的瞳距大小不等,一般是在55-70mm之间。如果瞳距大,可能立体感稍微好一点。如果瞳距小,可能立体视觉就差一点。一般每个人的瞳距都有差距,而且瞳距看远和看近有差别。
看远的时候人的双眼呈外分散的状态,瞳距就稍微大点。如果看近,双眼呈几何状,向内积聚,这时测量的瞳距就稍微小一点。配眼镜就要考虑看远和看近的瞳距,取其中间值,使人视物的时候瞳距正好能适应人的视物要求,不会感到晕眩。
瞳距简言之就是双眼瞳孔之间的距离。正常人的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但是,婴幼儿在双眼单视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标上看,于是就产生了斜视。医学上将眼球注视物体时向内侧斜视,称为内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斗鸡眼”。
配戴眼镜时需要测量瞳距,瞳距分为:远用瞳距,近用瞳距,常用瞳距。测定时,是按一定的距离测出这三种瞳距的。
对于近视眼或者远视眼患者,配眼镜时,需要考虑这个参数。即两块镜片中心的距离(光学中心距离)应当与患者的瞳距相配合,否则,即使度数正确,患者戴上眼镜后也会有不适的感觉,并且影响视力。
远用测量
在两眼瞳孔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法进行测量。
⑴从右眼瞳孔中心点到左眼瞳孔中点之间的距离。
2)从右眼瞳孔外缘(颞侧)到左眼瞳孔内缘(鼻侧)之间的距离;或从右眼瞳孔内缘(鼻侧)到左眼瞳孔的外缘(颞侧)之间距离。
Ⅸ 眼睛的瞳高怎么点准确
推荐瞳高的公式:
H=(A-34)/2+22,其中H为瞳孔高度,即远用光心至镜框下缘的距离(MM)
A为上框缘至下框缘的最大垂直距离
如果顾客选的镜框的上框缘至下框缘垂直距离为35毫米,瞳高应该是(35-34)/2+22=1/2+22=22.5MM
Ⅹ 什么是瞳高
瞳高是瞳孔中心高度的简称,指从眼的视轴通过镜片处到镜框下缘槽底部最低点的距离。瞳高有远用瞳高和近用瞳高之分。无特殊要求时,远用眼镜的瞳高一般在镜架几何中心的水平线上一点。
如果近用眼镜的瞳高要略低于镜架几何中心水平线,但在配制渐进多焦点眼镜时对瞳高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按照镜框上下顶端距离的黄金分割点取瞳高。
瞳距测量
1、两瞳孔大小不等:可分别测量从右瞳内缘及外缘至左瞳外缘及内缘的距离,然后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
2、两瞳孔位置不对称:即一眼或两眼的瞳孔不在虹膜中心位置,多见于外伤或老年白内障手术后,其瞳距难测量,可用眼镜试戴以确定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