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植物克隆方法步骤作文

植物克隆方法步骤作文

发布时间:2022-05-01 12:50:03

Ⅰ 写克隆技术的作文

人类将全面进入克隆时代
克隆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突破,随着在英国克隆的“多莉”羊的出生,引起世界范围人们的高度重视,科学家认为它预示着“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克隆时代”。多莉已在今年4月顺利产下它的第一只羊羔,这表明,由一只成熟细胞克隆出的羊可以受孕并足月怀胎,产出一只健康羊羔。曾帮助克隆出多莉羊的PPL制药公司在今年还克隆出一头牛犊。
克隆出“多莉”的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说,克隆体有生产健康的后代对于核转移技术的商业化很重要。采用克隆技术的好处是:可以加快良种家畜的繁殖,从而有可能使畜牧业发生一场革命;可以培养出一批批优质的牛羊品种,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可以拯救濒危野生物,保持生态平衡;可在医学领域大量生产人们所急需的许多名贵药品。此外,采用克隆技术,可以对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克隆,改变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总之,在这世纪之交,在隆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大大造福于人类。
克隆技术还可以带来医学突破。克隆出“多莉”羊的科学家说,如果伦理及法律许可,为不育夫妇克隆婴儿的事最终会出现。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者伊恩·维尔穆特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有两面性。现在,我毫不怀疑,这种技术的潜在益处要远远大于其潜在坏处。就人类克隆来说,这项研究将大大延长人类生命。”

怎么样克隆植物

植物的无性繁殖在农业上早已广泛采用,甚至有一些植物本身就能通过地下茎或地下根来繁殖新个体,“无心插柳柳成荫”便是一个例证。但人工的植物克隆过程却不这么简单。我们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

所谓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体的某一部分(包括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培养。根据所培养的植物材料不同,组织培养可分为5种类型,即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器官培养、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进行的无性繁殖在作物脱毒和快速繁殖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回顾其发展历程,是在无数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下,方使这项技术趋于完善,趋于成熟。

第一步:植物组织培养的前奏曲

无论植物还是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如果具有有机体一样的条件时,每个细胞应该可以独立生活和发展。

第二步: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准备阶段

在施莱登和施旺新发展起来的细胞学说的推动下,德国着名植物生理学家哈布兰特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分为单个细胞的观点。他认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就是说,任何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他在无菌条件下培养高等植物的单个离体细胞,但没有一个细胞在培养中发生分裂。

第三步: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奠基阶段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出现了两个重要发现,一是认识到B族维生素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发现了生长素是一种天然的生长调节物质。导致这两个发现的主要是怀特和高斯雷特的实验。这一阶段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最关键时期,使之达到成熟的阶段,从而使植物组织培养进入黄金时期。

第四步:植物组织培养的全盛阶段

据我国科学家罗士韦统计,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世界还只有十几个国家的少数实验室从事组织培养研究,但到了70年代,植物组织培养领域仍然空白的国家已经屈指可数。由于有了前面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加之在20世纪60年代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兰花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极大地推动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全面发展,微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继兰花工厂化繁殖成功之后,快速繁殖开始用于重要的、经济价值高的、名特优作物新品种,如甘蔗、香蕉、柑橘、咖啡、苎麻、玫瑰、郁金香、菊花、牡丹、康乃馨、桉树、泡桐等。继马铃薯脱毒苗的研究成功,又能生产草莓、葡萄、大蒜、苹果、枣树等大量无性繁殖植物的脱毒苗应用于生产。仅据20世纪80年代初的统计,植物组织培养进行的无性繁殖所涉及的植物就已达数千种。

第五步:植物组织培养无性系的繁殖

植物名称科、属、种数兰花66属150种蕨类9科17种观赏植物51科600种农作物46种树木28科99种蔬菜39种植物组织培养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已为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实践所证实。随着研究的深入,组织培养将会显示更多的作用。

采用细胞培养鉴定植物的抗病性也会变得简便有效,能很快得到结果。

Ⅲ 有关克隆作文!求……

1996年7月里的一天,对英国爱丁堡罗斯林(Roslin)研究所由伊恩·维尔穆特(I. Wilmut)①领导的科学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来讲,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对全世界来说,也是值得庆贺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一只妊娠了148天的震惊世界的小羊来到了这个世界。这只羊的身世与众不同,它既无父亲,又无母亲,它是科学家们用“克隆技术”复制出来的一只小绵羊。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呵护,这只身世不凡的小绵羊茁壮成长,并获得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多莉(Dolly)。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世界各大小媒体均对“克隆羊” 多莉产生的前前后后作了详尽的报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克隆技术”发展利弊讨论。到底是利,还是弊?大家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实在难说清楚孰是孰非。
不少人认为克隆技术发展将对整个人类社会,尤其是医学界和生物学界带来巨大的福音。而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是那些社会伦理学家。他们认为克隆技术一旦推广,那将是人类道德的沦丧。他们担心,培植人类胚胎细胞的计划最终将导致大量复制人类。当人类的繁衍不是靠自然的交配而生育,却是靠高科技手段流水线作业式的定型复制,那么人类还能叫自然人类吗?地球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接纳这批人类的复制品?
对于克隆问题十分关注的不只是科学家,普通百姓也加入了这场讨论之中。
如果有人利用个体克隆技术来克隆人,那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这说是为什么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明令不准将动物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民众对克隆人的看法如何呢? 美国广播公司(ABC)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87%的人反对进行人的克隆,82%的人认为克隆人不符合人类的传统伦理道德,93%的人反对复制自己,53%的人认为如果将人的克隆仅限于医学目的还是可以的。因此,我们也必须遵循人类的共同法则,反对将羊的克隆技术滥用于人类。
在我看来,在克隆技术的不被用来克隆人类本身,而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的前提下,它的发展还是利大于弊的。
就医学界而言,现今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失去自身的器官而十分痛苦,克隆技术对于这些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试想,一个从小失明的人能在成年后重见光明,一个因交通事故失去双手的人能重新“长”出一双手来……如果克隆的研究获得成功,白血病、帕金森病②、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而且这种治疗方法会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的产生。
克隆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学界也是有很大益处的。目前人类对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乃至人类本身的了解还是十分有限的。如果能运用先进的克隆技术对某些生物进行研究,那么将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从而加快生物界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刀,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救人,关键看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利有弊,只要人类正确运用克隆技术,那么它一定会有益于人类。如果我们只看到它的弊端,而畏缩不前,那么人类社会就不会有发展,也不会有进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那样只能使人类固步自封,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吗?我坚信,只要能正确对待克隆技术,那么人类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
克隆一词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作为名词,c1one通常被意译为无性繁殖系。同一克隆内所有成员的遗传构成是完全相同的,例外仅见于有突变发生时。自然界早已存在天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克隆,例如:同卵双胞胎实际上就是一种克隆。然而,天然的哺乳动物克隆的发生率极低,成员数目太少(一般为两个),且缺乏目的性,所以很少能够被用来为人类造福,因此,人们开始探索用人工的方法来生产高等动物克隆。这样,克隆一词就开始被用作动词,指人工培育克隆动物这一动作。
目前,生产哺乳动物克隆的方法主要有胚胎分割和细胞核移植两种。克隆羊"多莉",以及其后各国科学家培育的各种克隆动物,采用的都是细胞核移植技术。所谓细胞核移植,是指将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或成体动物的细胞核,经显微手术和细胞融合方法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重新组成胚胎并使之发育成熟的过程。与胚胎分割技术不同,细胞核移植技术,特别是细胞核连续移植技术可以产生无限个遗传相同的个体。由于细胞核移植是产生克隆动物的有效方法,故人们往往把它称为动物克隆技术。
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设想,最初由汉斯·施佩曼在1938年提出,他称之为"奇异的实验",即从发育到后期的胚胎(成熟或未成熟的胚胎均可)中取出细胞核,将其移植到一个卵子中。这一设想是现在克隆动物的基本途径。
从1952年起,科学家们首先采用青蛙开展细胞核移植克隆实验,先后获得了蝌蚪和成体蛙。1963年,我国童第周教授领导的科研组,首先以金鱼等为材料,研究了鱼类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成功。
哺乳动物胚胎细胞核移植研究的最初成果在1981年取得——卡尔·伊尔门泽和彼得·霍佩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发育正常的小鼠。1984年,施特恩·维拉德森用取自羊的未成熟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其他人后来利用牛、猪、山羊、兔和猕猴等各种动物对他采用的实验方法进行了重复实验。1989年,维拉德森获得连续移核二代的克隆牛。1994年,尼尔·菲尔斯特用发育到至少有120个细胞的晚期胚胎克隆牛。到1995年,在主要的哺乳动物中,胚胎细胞核移植都获得成功,包括冷冻和体外生产的胚胎;对胚胎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的核移植实验,也都做了尝试。但到1995年为止,成体动物已分化细胞核移植一直未能取得成功。克隆简介
自从 1997 年 2 月 23 日国外新闻媒介报导 ( 正式科学论文发表在 1997 年 2 月 27 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 苏格兰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成功的消息后,在全世界引起了一阵冲击波,我国着名遗传学家吴昊教授称之为“克隆风暴”。对于一项科学成果,反响如此之广泛和强烈,从新闻界、科学界,到哲学、伦理界,再到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一直到广大公众,无不对克隆技术表示关注。究竟何谓克隆,该项技术有何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面对“克隆时代”,都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一、克隆的概念
众所周知,生物的繁衍是通过生殖完成的。生物的繁殖有两种方式:一种叫有性生殖,一种叫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 ( 精子和卵子 ) 的融合,并发育形成后代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则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生物体自身的分裂生殖或其体细胞生长发育形成个体。无性生殖多见于植物与某些动物 ( 如单细胞动物与低等动物 ) 。
克隆是英文“ clone ”的音译,来自希腊文 klon , 原意为苗或嫩枝,指以无性生殖或营养生殖的一些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增加了许多内容,如一个细胞在体外培养下产生的一群细胞;由“亲本”序列产生的 DNA 序列等等。概言之, 克隆是指由一个细胞或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手段,获得遗传上相同的细胞群或个体群。
我国古典名着《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只要拔撮毫毛吹口仙气,就能“变”出许多孙悟空。因为拔一撮毫毛必须带下一群细胞,这一群细胞就能培养出一群相同的孙大圣。这也归属于无性生殖。只不过孙大圣本领高强,能在瞬间“克隆”出千百个自己而已。简而言之,克隆就是无性生殖,就是“复制”、“翻版”。
二、植物的克隆
无性生殖 ( 克隆 ) 本来是一种低级的生殖方式。生物进化的层次越低,越有可能采取这种生殖方式,进化层次越高,则越不可能采取这种生殖方式。由于低级生物,如微生物,采取自行分裂的方法繁殖,分裂后子代与亲代的遗传物质完全一样,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微生物没有“个体”,它们也没有死亡。虽然在严格的意义上,微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仍然会有若干差异,因为它们的外界营养环境仍然会有差异,但从高等动物的角度看,这种差异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在这种差异可以不计的条件下,人们可以说,对微生物来说,它们是不死的。死亡是生物进化到较高阶段的产物。现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用克隆技术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或癌细胞,也称为“永生细胞株”,意思也是说这些细胞是“不死的”。
生物医学研究进入微观层次,运用克隆技术来培养正常或异常细胞的永生细胞株,虽然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但已经在各国的科学界和医学界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农业上,人们早已用插枝、压条等方法,来繁殖适合于人类需要的植物。在畜牧业上,各国都在进行用克隆技术产生更多良种动物的研究。但从高等生物成体的体细胞中发育出一个成体,这是克隆技术的一个重大发展。
早在许多年前,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将成熟的胡萝卜高速搅拌,获得单个胡萝卜细胞,然后将这些单个细胞置于生长培养基中,培养出遗传上完全一样的胡萝卜。这个试验证实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所谓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是指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包括体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在植物界已经得到广泛的证明。现在我们可以植物体的任何一种活的细胞、组织、器官,经过体外人工培养获得它的完整植株,并产生许多植物。这种技术被称为组织培养。它已用于工厂化生产花卉、作物 ( 如甘蔗 ) 的试管苗。
三、动物克隆的历程
关于动物的无性生殖研究,一直是科学家探索的课题。因为人类通过有性生殖的方法,选育家畜品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结果是产生了一些优良的个体或群体。它们比一般的个体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愿望。譬如,一头产奶量特别高的奶牛,一群毛产量多的绵羊,一匹得奖的赛马或一只优秀的警犬。可是,有性生殖的后代,其性能不一定都同亲代一样,有的甚至不如亲代。究其原因,因为卵子或精子只携带构成亲代的、任意一半的等位基因,而等位基因几乎可以有无限的组合,因而会产生不同的后代。兄弟、姊妹、兄妹、姊弟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便是因为极难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型。
所以通过有性生殖保持一种表现型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获得一种理想的表现型如产奶量高的奶牛,再通过无性生殖保持、扩大和繁殖这种表现型,即生产许多遗传上相同的个体,从经济角度讲显然是很有价值的。
⒈卵细胞培养成成体
1951 ~ 1959 年,我国着名细胞生物学家朱冼等,用直径 10 ~ 13um 的玻璃针刺激去卵膜的蟾蜍卵细胞,在世界上首次培养出 25 只蟾蜍成体,即没有父亲的癞蛤蟆。它们最长的可活 8 个月。
在上述试验中用的是生殖细胞。体细胞能否通过培养获得动物体呢?即植物细胞具有的全能性,动物细胞是否也具有?每个动物细胞,包括体细胞都具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是不容怀疑的,但从体细胞直接培养成动物成体至今尚未成功。为了证明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生物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细胞核移植试验。
⒉细胞核移植试验
1939 年,科学家首次在变形虫中进行核移植试验。他们将核移到同种去核变形虫中,结果重组的变形虫可生长,并繁殖后代。
1963 年起,我国着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等进行了大量的鱼类核移植试验。其中 1980 年,他们将鲤鱼囊胚期细胞核作供体核,鲫鱼的未受精去核成熟卵细胞作受体质, 2.7% 的移核卵发育到成鱼。鲤鲫移核鱼的主要性状与鲤鱼相同,但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侧鳞的数目介于这两种鱼之间。这种细胞工程鱼生长速度比鲤鱼快 22% ,现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1966 年,科学家用两栖类非洲爪蟾进行核移植试验。他们将蝌蚪的肠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细胞中,结果有 1.5% 的重组细胞发育成体。他们的试验第一次证明了动物的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但在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尚未证明。
⒊用胚胎细胞克隆哺乳动物
1986 年,英国科学家用绵羊的 8 细胞胚胎细胞 ( 在 8 细胞胚胎之前的细胞才能表现全能性 ) 做供核细胞,羊的卵细胞做供质细胞,结果重组细胞能发育成羊成体,此后又相继用胚胎细胞克隆出牛、鼠、兔、猴等动物。应该指出的是,该试验并非复制雄性或雌性绵羊,而是复制它们的后代,因此试验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或缺陷。
在我国,用胚胎细胞克隆哺乳动物, 80 年代末已克隆出免; 1991 年西北农业大学和江苏农学院克隆出羊; 1993 年中国科学院发育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克隆出山羊; 1995 年华南师大和广西农业大学克隆出牛。此外,湖南医学院还克隆出鼠。但是,用胚胎细胞以外的体细胞克隆出哺乳动物,则是由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开创的。
四、“多莉”的诞生
“多莉”是世界上第一例用体细胞——乳腺上皮细胞,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复杂的人工操作下,得到的一只小绵羊。其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⒈从苏格兰黑脸母羊 ( 甲羊 ) 取出卵子,并把卵子的遗传物质吸去,成为只有细胞质的卵子。
⒉从妊娠后期 3 个月的母羊 ( 乙羊 ) 取出乳腺上皮细胞, 在体外传代培养 3 — 6 代,并用药物处理控制细胞发育使之处于休止期。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然后取休止期的细胞作为供体细胞。
⒊将一个供体细胞导入上述卵子的透明带内腔。然后用电脉冲刺激,使供体细胞和卵子融合,形成重构卵。
⒋把重构卵移植到黑脸母羊 ( 羊丙 ) 的输卵管里,此前将丙羊的输卵管结扎,使胚胎不能进入子宫。丙羊起到活体培养胚胎的作用,称为中间受体。
⒌重构卵移入丙羊输卵管内 6 天后,从输卵管冲出胚胎, 挑选正常发育到桑椹期和囊胚期的胚胎。
⒍将 1 — 3 个桑椹胚或囊胚,移植到苏格兰黑脸羊 ( 丁羊 ) 的子宫内。胚胎移植到子宫后 , 继续发育 , 最后生出“多莉”。这只母羊称为“代母”。
此项用了约 434 个卵子 , 获得 277 个重构卵 , 移植到中间受体 6 天后,冲出 247 个胚胎 , 其中发育到桑椹胚和囊胚的 29 个 (11.7%) 。把 29 个胚胎移植给 13 只代母,最后生出 1 只“多莉” , 产羔率仅为 3.4% 。若以重构卵数计算 , 产羔率低于 4 ‰。可见这一技术有待于完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克隆绵羊技术并没有做到完全复制,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也会含有少量遗传物质,它对胚胎发育也能起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胞质基因也是 DNA 片段 , 其载体主要是一些细胞器,如质体、线粒体等。 细胞质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是独立的,一般不受核基因的干扰。与核基因相比尽管细胞核含有 99.9% 的遗传信息,但个体的性状表达仍然会受到卵细胞质的影响。因此,从理论上分析,“多莉”羊还不是完全复制品。由于“多莉”只是孤单的一个,所以有人认为,说“多莉”是一克隆动物,并不准确。虽然目前只获得 1 只“多莉”, 但它是令世人瞩目的重大科学成就。
五、克隆技术的意义及经济价值
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推动发展的:金属制造和改良的农业使文明脱离了石器时代; 19 世纪的工业革命又导致了大机器和大城市的兴起;到了 20 世纪,物理学戴上了王冠。物理学家们劈开原子,揭示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奇妙世界,还开发利用了小小的硅片。他们通过原子弹、晶体管、激光和微型集成电路改变了世界。现在,许多专家相信,人类已经做好了用新的科技发展浪潮迎接未来的准备。正如 1996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赖斯大学的化学家罗伯特·柯尔所说:“现在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世纪,但下世纪显然将是生物学的世纪。”许多科学家认为,以克隆绵羊“多莉”诞生为标志,生物学世纪已经提前到来。
克隆技术的突破,引起世人的震惊。人们担心的是人类的自我复制,而往往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应用和意义。其实,它在基础生命科学、医学、家业科学研究与生产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在未来的 5 ~ 20 年, 将逐步形成和引起一场世界范围内新的生物技术产业革命。
⒈在基础生命科学方面,由以往进行基因功能研究主要在小鼠等少数动物身上进行到现在在多种动物身上均可得到实现,这有利于更加清晰地揭示基因功能和生命的本质;提供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发育全能性及核质关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还可以克隆各种濒危动物,如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甚至白鳍豚等。
⒉在医学科学方面,可以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核基因型完全一致的实验动物,这有利于医学家研究目前尚未找到有效治疗方 法的疾病,并揭示发病机制;对其进行去分化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抗衰老及其机制的研究。
⒊在农业科学方面,可快速培育和扩繁抗病力强、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动物;可以研究动物的发病机理,寻求新的有效治疗药物。
六、如何迎接“克隆时代”的挑战
克隆技术的成功,标志着“复制”哺乳动物的最后技术障碍已被突破。随之而来,在理论上复制人类已成为可能。所以,克隆技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也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一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⒈人类从有性生殖回到了无性生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倒退。
⒉“克隆人”没有父母,没有亲情,社会将会变得冷酷无情。
⒊“克隆人”成年后也有可能会通过有性繁殖来繁衍后代,不知不觉地就可能造成大量的近亲结婚,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⒋从社会学的观点看,人类之所以能不断发展进步,是靠每个人的不断努力和奋斗,这种力量的来源除了个人的理想外,就是人们对社会、对家庭的义务,如果没有赡养老人和抚育下一代的义务,这种力量就会大大地减少,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⒌科学家的“复制品”不一定能成为科学家。人的成才除了先天的原因外,后天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些“复制品”都背上科学家的“包袱”,而不努力学习,社会岂不倒退了吗?再者,如果有人为了报复社会,大量地克隆弱智人,社会将怎么办?如果有人疯狂地“复制”像希特勒那样的狂人,加以后天的“培养”,更让人毛骨耸然……
从克隆绵羊的诞生,使我们想起了 1905 年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提出的能量关系式,预示了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理论成为了制造原子弹的重要理论。如果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将是生物界的一个大倒退。因此,我们认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是无罪的,问题是怎样应用它。
我们应该“扬长避短”,积极利用克隆技术对人类有益的一面,造福于人类。同时,各国政府应加强立法,加强监管,禁止将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这样才能避免人间悲剧的发生。
总之,一次新的技术的产生与成熟,必将会带来新的挑战与问题。随着道德法律的完善,人们终将使之得到良好的应用。

克隆技术在不断进步,例如“克隆牛”“克隆鼠”“克隆猴”等研究相继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对于克隆技术一直以来都颇有争议。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运用它。
关键词:克隆(clone)技术、发展进步、道德伦理
1996年7月里的一天,对英国爱丁堡罗斯林(Roslin)研究所由伊恩·维尔穆特(I. Wilmut)①领导的科学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来讲,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对全世界来说,也是值得庆贺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一只妊娠了148天的震惊世界的小羊来到了这个世界。这只羊的身世与众不同,它既无父亲,又无母亲,它是科学家们用“克隆技术”复制出来的一只小绵羊。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呵护,这只身世不凡的小绵羊茁壮成长,并获得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多莉(Dolly)。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世界各大小媒体均对“克隆羊” 多莉产生的前前后后作了详尽的报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克隆技术”发展利弊讨论。到底是利,还是弊?大家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在难说清楚孰是孰非。
不少人认为克隆技术发展将对整个人类社会,尤其是医学界和生物学界带来巨大的福音。而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是那些社会伦理学家。他们认为克隆技术一旦推广,那将是人类道德的沦丧。他们担心,培植人类胚胎细胞的计划最终将导致大量复制人类。当人类的繁衍不是靠自然的交配而生育,却是靠高科技手段流水线作业式的定型复制,那么人类还能叫自然人类吗?地球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接纳这批人类的复制品?
对于克隆问题十分关注的不只是科学家,普通百姓也加入了这场讨论之中。
反方:如果有人利用个体克隆技术来克隆人,那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这说是为什么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明令不准将动物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民众对克隆人的看法如何呢? 美国广播公司(ABC)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87%的人反对进行人的克隆,82%的人认为克隆人不符合人类的传统伦理道德,93%的人反对复制自己,53%的人认为如果将人的克隆仅限于医学目的还是可以的。因此,我们也必须遵循人类的共同法则,反对将羊的克隆技术滥用于人类。
在我看来,在克隆技术的不被用来克隆人类本身,而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的前提下,它的发展还是利大于弊的。
正方: 就医学界而言,现今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失去自身的器官而十分痛苦,克隆技术对于这些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试想,一个从小失明的人能在成年后重见光明,一个因交通事故失去双手的人能重新“长”出一双手来……如果克隆的研究获得成功,白血病、帕金森病②、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而且这种治疗方法会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的产生。
克隆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学界也是有很大益处的。目前人类对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乃至人类本身的了解还是十分有限的。如果能运用先进的克隆技术对某些生物进行研究,那么将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从而加快生物界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白:
刀,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救人,关键看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利有弊,只要人类正确运用克隆技术,那么它一定会有益于人类。如果我们只看到它的弊端,而畏缩不前,那么人类社会就不会有发展,也不会有进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那样只能使人类固步自封,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吗?我坚信,只要能正确对待克隆技术,那么人类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

Ⅳ 《生命的复制机 ——克隆》 作文

二十一世纪的科技事业迅速发展,我们这些建设祖国的接班人当然也要不断努力。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书《生命的复制机——克隆》,它介绍了克隆的发展史。
1997年2月,世界上的第一只克隆羊——多莉在英国诞生了,它的诞生立即引起了整个科学界的轰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接着,克隆牛、克隆老鼠等克隆生物也陆续诞生了,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多莉患上了关节炎,不久又患上无可救药的肺炎,最后只好被执行安乐死,它的遗体被运往英国皇家博物馆。科学家用实验证实,多莉的病不是克隆的影响,而是后天的喂养方式出现了问题。更奇怪的是,有的科学家认为,多莉一出生就6岁了,是一只“披着童装的老羊”。他们这么想也不奇怪,因为多莉的基因是从一只6岁的母绵羊中提取的。我觉得,克隆生物虽然让我感到很新奇,但同时又平添了一份担心——万一克隆不成功,那不就会害死了一只活生生的小动物吗?不过,看完整本书后我才明白,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克隆虽然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很仔细、很有耐心,但是这项工作都是世界文明的科学家完成的,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差错。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克隆,那就是最先出现的植物克隆——扦插、嫁接……它的方法很多很多,例如在家中养一盆花或草,等他长大了,再剪下几根枝条,再插在泥土里,过几天你肯定会大吃一惊,因为枝条上冒出了许多可爱的小芽,这就是扦插。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的确,书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在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克隆的发展史,说不定,在我要读的下一本书中,我会获得更加意想不到的收获,期待着!

Ⅳ 克隆仙人掌的生长过程及特征 作文300字

我不喜欢色美丽大方的月季“小姐”,也不喜欢万花之王的牡丹“皇后”和高雅的墨梅“小姐”。我只喜欢我家凉台上种的一盆常绿植物——仙人掌。

仙人掌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有很多品种,仙人掌的形状像手掌一样,怪不得起名叫“仙人掌”呢!它穿着淡绿色的衣裳,全身长满了小刺。花为黄赤色,果实是椭圆形的。

它不畏酷暑,就是在气温高达摄氏四十度,它不但可以几天几夜不吃东西、不喝水,而且还能快活地生长着。

仙人掌既能供人观赏,而且还能给病人治病。我妈妈常常剪断一块仙人掌做面膜,它能起到保护皮肤,使皮肤变得水嫩光滑。有时候天气太冷了,手被风吹裂了,还可以用仙人掌的浆液涂抹在手上。仙人掌还可以治疗腮腺炎,它可以起到消肿的作用等等。我时常这样想:仙人掌全身都是宝,它的用处可真大呀!

Ⅵ 克隆植物的作文10 0

学习完了本册书第八课《神奇的克隆》一文后,哈老师布置给我们一份特殊的作业:自己动手克隆一盆植物。
回到家,我左思右想:克隆什么植物好呢?我把目光聚集到吊兰上,它的叶子长大非常茂盛,叶子细长,就像一位少女的秀发,摸上去又滑又平。它的根是米白色,向四周扩开,有的在土里,有的露在外面。吊兰乳白色细长叶子两边有两条浅绿色的边,就像给叶子镶嵌着两条绿色的花边,漂亮极了!
可惜的是,我家这漂亮吊兰就只有一盆,于是,我脑海里便萌发了克隆吊兰的想法。对,就这么做!去克隆吊兰。又一个难题摆在了我的面前:如何去克隆它呢?我查阅了网络全书,发现吊兰的克隆很简单,只要等吊兰根长大后,剪下来,泡在水中,就可以长成一棵新的吊兰。说干就干,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下一部分吊兰的根,把它插入玻璃瓶中,放一些水,放在阳台上养了起来,期待它能存活下来,克隆出一株新吊兰。
第二天早晨,我去阳台上看小吊兰,可它还是像昨天刚把它种下去那会儿一样:细长叶没精打采地低垂着,好像一群做了错事的孩子,低着头站在老师面前。我有些失望,自我安慰道:“没有关系,这不才有一天嘛,时间还早着呢!”
以后的几天,我照常为它换水,可仍不见它有一丝变化,急性子的我生气地说:“还网络全书呢,还不都是骗人的!”妈妈教育我:“凡是都要有耐心,它一定会克隆成功的!”
我听了妈妈的话,不在刻意关注我的植物,而是把这些时间用在写作业看书上。一周后,我想起要给吊兰换水了,突然发现,吊兰终于长出乳白色的根,开始呈现出生命力了,我惊喜地喊道:“我的克隆实验成功了!”
克隆植物可真有意思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应该更多地运用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Ⅶ 克隆小作文200字 急用!!!!!

我想克隆出数之不尽的钞票,去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们;想克隆出一栋栋高楼大厦,收留那些流浪孤 ;我想克隆出一处处美丽的景致,让人们生活更美好.但我最想克隆的,还是那地球快枯竭的资源.

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清楚地向我们介绍了地球,同时,也提出人们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使它们即将枯竭.你想,如果没有了自然资源,人类怎样生存?难道,真要等地球毁灭吗?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目前遭到破坏的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等.我要让清清的水流如干枯的田地;让新鲜的空气充满每一座城市上空,环绕在地球周围.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为人类利益做出贡献.

假如我会克隆,我就要用它造福人类。
我要利用克隆技术挽救濒危动物,让这些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我要利用克隆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提高饲养效率。
我要利用克隆技术培育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还要克隆出人们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重新“装配”。
我还要在田野里克隆好多萤火虫,让夜晚迷路的行人找对方向。
我还要克隆很多很多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把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
我还要……

假如记忆可以克隆

假如记忆可以克隆,我一定要开一家铺子。
我要把记忆都装进那些五颜六色的玻璃杯:我挑一个翠绿的瓶子。里面有关于森林的记忆,是给那些在沙漠里看不到绿叶的人们的;拿出那碧蓝的瓶子,把里面关于天空的记忆给那些在城市里受到污染而看不到蓝天的人们的;挑一个金黄的瓶子,这是给那些失败的人们一些快乐……
在这个富有所有记忆的铺子,我会将记忆细细的分类、好好的保存,让那些人来到我的铺子,挑一份记忆,实现一个他们想要的梦。
但是,我的记忆瓶子,不卖给只会做白日梦的人,活在别人记忆中里的人是不可能拥有真正美丽的记忆。我会把一个雪亮的瓶子塞给一位双目失明的孩子,让它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我会取一个红色的装满家庭那温暖记忆的瓶子,递给那些流浪儿,让他的心被亲情温暖着……
我的小铺子,因为有着记忆而散发着诱人的光。假如记忆可以克隆,欢迎您来到我的小铺子。

爸爸很忙,每天晚上都加班,每次我都睡着了他还没回家。星期六和星期天也不能陪我和妈妈。
长大后我要发明一种克隆机器,先在机器上输入“复制爸爸”,一会儿一个克隆爸爸就出来了。这样让那个克隆爸爸去加班,我就能和爸爸玩儿了,还能和爸爸一起学习。哎,对了,星期一到星期五不用这个克隆爸爸,星期六和星期天让这个克隆爸爸替我爸爸去加班。

Ⅷ 关于克隆的作文如何写

弄清含义,选好内容。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苞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中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把人工遗传操作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同学们可以到图书馆、书店或网上查阅关于克隆技术的有关资料,通过对克隆技术全面了解,拓展思维,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来写。2. 奇思妙想,真情描绘。 克隆技术随着人类的进步飞速向前发展,为同学们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同学们不妨根据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如人们谈癌色变,你可以想象20年后的你就是一位医学博士,运用克隆技术,为人们再生器官,还人们健康的身体;环保问题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你可以想象运用克隆技术绿化荒山、美化城市,让人们感受未来生活的欢乐和美妙……总之,习作要努力做到符合客观事实,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要有益于人类进步和发展。3. 把握要求,拟好题目。 这是一篇探索式的想象作文,要求同学们凭着对科学知识较系统的认识、了解及其规律的把握,以科学的思维形式,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幻想,对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为同学们自由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同学们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题目可以用“假如我会克隆”、“我要……”,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自拟题目。4.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死亡率很低,致使人口增多,这样就面临着人类居住拥挤问题。这不,我和同事们正在研究准备克隆一个大地球。首先,我们通过电脑把地球复制成图片,然后,把它输入到我们新研究出来的“SSO”放大克隆机里,十多分钟后,机器尾部出来了一个小圆球,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沙衣”。在地球北纬40度,东经120度,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和故宫建筑群。在北纬32度,东经117度,还可以清晰地看到荆门市的东山宝塔和碧波荡漾的中国第八大人工湖——漳河水库。然后,我们再把这个球体传送到超光速火箭里去,我们准备发射火箭,把克隆地球送到“E”新地球轨道上去。 2150年国庆节这天,我们将火箭发射出去,只见火箭直冲蓝天。最后,我们通过月球上的摄像机来观察是否发射成功。突然,只听见“E”新地球轨道一声巨响,又一个美丽富饶且是原来地球好几倍的地球诞生了,我们全体科研人员,不,是我们全人类都欢呼起来了。 回家途中,我坐在自己克隆的汽车里,欣赏着这美丽可爱的世界,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简快评语】健康长寿是每一个人的希望。小作者想象的克隆技术能够克隆人身体上的每一个器官,使人永远年青,由此推想地球会变得拥挤,因此又克隆一个大地球供人们生存,这些思维的火花跳动着,反映小作者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正是我们培养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廖大荣评)

Ⅸ 如何克隆植物

在家搞组培就算了吧,一不小心,培养基里长出了全是杂菌,而不是植物组织了,而且组织培养最好的部分是茎尖,简单的说就是芽。
用扦插的方法就等于克隆了,只不过是用植物的一段枝条而已,时间一般是4-5月最好,晚了她没有足够时间积累养分,冬天会过的比较累,早了没有足够温度刺激它生长。
在花盆里放上沙,下面放个盆接水,保持经常有一层水浸到花盆底孔,没事守在边上一小时喷一次水,有事没法喷就在上面罩个塑料袋,放在太阳里晒着,一般一周到一个月就能长根,一般新芽开始萌发就代表根已经长出来了,可以移栽到土里去了,移栽时别把根部的沙抖掉。
回答者:bearblues - 助理 二级 3-16 10:04

植物克隆法又为组织培养法,培养所需要的条件一般是达不到的。因为这需要无菌的实验室、生产工具、培养基、培养瓶、蒸馏水、消毒液等。是比较复杂且要求技术含量较高的的生长程序,没有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是很难成功的。
但可以利用无性繁殖法来繁殖,这是一般家庭或成员都能做到的。可以利用扦插法、嫁接法、分株法、压条法来进行繁殖。嫁接法主要用在比较难生根的品种上;分株法主要用在分蘖性能比较突出的品种上;压条法也是用在生根较困难的品种上;只有扦插法的利用最为普遍和实用。一般这些无性繁殖方法,可以保证植物的优良性状,不会发生变异。
扦插法有叶插、枝插、芽插、根插四种形式。叶插法以非洲紫罗兰等为例;选健壮无病虫害的叶,如叶柄过长可剪去一段,一般留3-5厘米,在基质上扎一深2厘米的孔,将叶插入孔中,再以手指轻轻按实,温度控制在15-25℃,10-20天叶柄生根,50天左右小芽长出,当小芽伸展开3-5片小叶时,将其剪下定植于盆中,也可将叶片插入清水中,注意只使叶柄入水,1个月左右可以生根成苗。
芽插法以菊花为例:春季选择种盆中靠边的壮芽作插穗,插穗长5厘米左右,去除下部的叶片,只留上部2片幼叶即可,插入基质中约1/3-1/2即可,淋足水后置于阴凉处保湿,每天喷雾1-2遍,但水分不能渗入基质中。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为宜。过2周后可放置于阳光充足处利于生根,再过2周后即可生根上盆,上盆时间以根系生长在3-4厘米时为宜成活率最高。
枝插法以柳树为例:于早春枝条尚未发芽前,剪取长度10厘米左右的一二年生健壮的枝条,快速放于清水中以免剪口进入空气,影响生根。剪中下部以斜口为宜,利于插入基质中,插入深度以1/3-1/2为宜,条距以5厘米左右为宜。浇透水后盖膜保温保湿,以后基质干燥度达到8成时就要补水。气温保持在20-25℃左右生长最快,1个月后即可移植。
根插法以非洲茉莉为例:在老盆的非洲茉莉盆边上有很多根系外露,将其用利剪剪下后直接埋于基质中,埋入深度以刚好埋实为宜,覆土不宜过深,否则不利于出芽。温度保持在20-30℃之间为宜,置于半阴湿润的环境中,2个月即可另行栽植。栽植时也可以根据根系段的生根情况短截后分栽。但栽植后的新植株要细心养护,先置于半阴湿润处,待第一次浇水干后再浇第二次水,逐渐过渡到阳光充足处,但高温季节避免阳光的直射。

阅读全文

与植物克隆方法步骤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约束带的使用方法 浏览:910
抗疫治疗的最新方法 浏览:520
魅族2手机权限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40
治疗孕吐的方法 浏览:573
用钱折东西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504
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研究 浏览:412
干蒜瓣怎么腌制方法大全 浏览:619
数字电子设计教学方法 浏览:745
华为拍照照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27
大米枇杷粥的食用方法 浏览:335
李子园施肥方法视频 浏览:580
恐惧症治疗好的方法是什么 浏览:144
虫百敌的使用方法 浏览:673
握拳的公式方法有哪些 浏览:420
荷花家庭种植方法 浏览:514
非洲菊怎么插花方法 浏览:83
夏季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 浏览:658
韩国sk投影仪使用方法 浏览:409
动物基因检测的方法 浏览:766
消消乐837关怎么过方法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