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骨盆内诊怎么检查
骨盆内诊检查一般就是医生戴上橡胶手套,然后先进行外阴消毒,再将手伸进阴道里面进行检查,骨盆内诊检查主要就是判断孕妇能不能顺产,在检查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疼痛,孕妇在医生将手伸进阴道的时候一定要全身放松,检查的时间是很短的,只要全身放松一般是不会怎么疼的。
Ⅱ 如何测量骨盆啊
孕妇的骨盆测量一般采用专门的卡尺进行外测量,只有外测量不正常后才进行内测量,以确定正确的分娩方法。 临床上,通常首先进行骨盆外测量,即髂前上棘间径正常值为23—26厘米,髂嵴间径正常值为25—28厘米,骶耻外径大于18.5厘米,大转子问径正常值为28—31厘米,坐骨结节间径正常值为8.5—10厘米,耻骨弓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如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或某径线异常,应在临产时行骨盆内测量,并根据胎儿大小、胎位、产力选择正常的分娩方式。
Ⅲ 骨盆外测量与骨盆内测量
(1)骨盆外测量:虽不能测出骨盆内径。但从外测量的各径线中能对骨盆大小及其形状作出间接判断。由于操作简便,临床至今仍广泛应用,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以下径线:
1)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以上两径线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长度。
3)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Ocm。第5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此径线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挠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4)坐骨结节间径或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使确关节和膝关节全屈。用柯氏骨盆出口测量器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也可用检查者的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手拳,则大于8.5cm,属正常。此径线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长度。若此径值小于8cm时,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
5)出口后矢状径: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检查者戴指套的右手食指伸入孕妇肛门向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体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用尺放于坐骨结节径线上。用汤姆斯出口测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另一端放于骶骨尖端处,测量器标出的数字即为出口后矢状径值,正常值为8-9cm。若出口后矢状径值不小,可以弥补坐骨结节间径值稍小。出口后矢状径值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l5cm时,表明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6)耻骨弓角度:用左右手拇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测量两拇指间角度,为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0。小于800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2)骨盆内测量:经阴道测量骨盆内径能较准确地测知骨盆大小,适用于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者。测量时,孕妇取仰卧截石位,外阴部需消毒。检查者戴消毒手套并涂以滑润油,动作应轻柔。主要测量的径线有:
1)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方法是检查者将一手的食、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食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用另手食指正确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的手指,测量中指尖至此接触点的距离,即为对角径,再减去1.5-2cm得出真结合径值。真结合径正常值约为llcm。若测量时阴道内的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对角径值>12.5cm。测量时期以妊娠24-36周、阴道松软时进行为宜。过早测量常因阴道较紧影响操作;近预产期测量容易引起感染。
2)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lOcm。测量方法是一手食、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也可用中骨盆测量器,以手指引导测量,若放置恰当,所得数值较准确。
3)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将阴道内的食指置于韧带上移动。若能容纳3横指(约5.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
Ⅳ 骨盆外测量的方法及程序
向孕妇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1、髂棘间径
⑴协助孕妇伸腿仰卧位于检查床上。
⑵触清两侧髂前上棘,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侧缘间的距离。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
⑴协助孕妇伸腿仰卧位于检查床上。
⑵测量两侧髂嵴外缘间的最宽距离。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25~28cm。
1、2两径线可间接了解骨盆入口横径长度。
3、骶耻外径
⑴协助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⑵为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的距离。(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菱形窝上角;或相当于两侧髂嵴联线中点下1~1.5cm处。)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18~20cm。
4、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
⑴协助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全屈。
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8.5~9.5cm。
5、出口后矢状径
⑴此时嘱孕妇取膝胸或左侧卧位。
⑵检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并涂润滑油后,伸入肛门,指腹朝骶骨方向与拇指共同协作找到骶尾关节后予以标记。若骶尾关节已固定,则以尾骨尖为标记,测量从标记处至出口横径中点间的距离,即为后矢状径。 若后矢状径与出口横径之和大于15cm,表明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⑶查看数据并记录,正常值为8-9㎝。
6、耻骨弓角度
⑴协助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
⑵用左右两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于耻骨降支上面。
⑶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并记录,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⑷协助孕妇整理衣裤,整理用物,放回原处。
Ⅳ 女性骨盆大小怎么测量
骨盆是产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分娩能否顺利进行,会不会发生难产,同骨盆的形态和大小密切相关。骨盆的大小与形态均为重要。骨盆形态正常,但各条径线均小于正常径线最低值2厘米以上,可发生难产。若骨盆形态轻微异常,但各径线均大于正常低值径线,则可能经阴道顺利分娩。通过骨盆测量可以诊断骨盆的大小和形态。 因此,产前检查时一定要进行骨盆测量,特别是初产妇尤为重要。但是妇女每次怀孕胎儿的大小都不一样,即使骨盆大小正常,但是胎儿过大,胎儿与骨盆不相称也会造成难产;若胎儿过小,即使骨盆偏小些,也可能顺利分娩。所以测量骨盆对于经产妇也是必要的。临床上,通常首先进行骨盆外测量,即髂前上棘间径正常值为23—26厘米,髂嵴间径正常值为25—28厘米,能耻外径大于18.5厘米,大转子问径正常值为28—31厘米,坐骨结节间径正常值为8.5—10厘米,耻骨弓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如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或某径线异常,应在临产时行骨盆内测量,并根据胎儿大小、胎位、产力选择正常的分娩方式。
Ⅵ 如何测量骨盆大小
我来解答你的问题 一、对角径的测量方法:对角径又称骶耻内径,指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正常应大于1 1.5厘米。测置时让孕妇仰卧于平床上,两腿弯曲并 用两手抱膝,使大腿贴近腹壁,俾使臀部抬高便于检查。检查者戴手套,将中、食两指伸直轻缓地插入阴道,沿骶骨前面自下而上寻找骶岬,将指根 部稍用力压向会阴。正常骨盆的骶岬不能触及,表示对角径大于1 1.5厘米。如能触及骶岬,则检查者的中指尖端应紧紧接触骶岬,而将食指紧接于 耻骨联合下方,并用另一手的食指在该处作一标记,然后退出手指,测量标记至中指尖端的距离即为对角径的长度。倘若检查者的手指较短(中指 尖端至虎口处的长度不足1 1.5厘米者),可在中指未端套上一个软木塞制成的指套。 二、骨盆内测量:骨盆外侧量发现异常,应进行骨盆内测量。对角径<1 1.5cm,骶岬突出为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属扁平骨盆。中骨盆平面狭窄 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往往同时存在。应测量骶骨前面弯度、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即骶棘韧带宽度)。若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 宽度<2横指,为中骨盆平面狭窄。若坐骨结节间径<8cm,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及检查骶尾关节活动度,估计骨盆出口平面的狭窄程度。若坐 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为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骨盆的大小, 是以各骨之间的距离--即骨盆径线大小来表示。骨盆的大小与形态,因各人的身体发育情况、营养状况、遗传因素及种族差异而 不同。 因此,在正常范围内骨盆各径线,其长短也有一定的差别,目前在各种种资料中描述的骨盆径线值,是许多正常骨盆的平均数值。 须测量下列各径: 1。髂棘间径(IS) 仰卧,用骨盆测量尺测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23~25cm 2。髂嵴间径(IC) 仰卧,测两髂嵴外缘间的最宽距离,正常值约25~28cm 髂棘及髂嵴间径起止点 髂棘间径测量法 骶耻外径(EC) 产妇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弯曲,测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第五腰椎棘突下的距离,正常值18~20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 骨盆入口前后径的大小。 仰卧曲腿,孕妇双手抱膝,测量两坐骨结节间距离 第五腰椎棘突下点的标志: 孕妇的腰直挺后,在腰骶部可见一菱形窝,称米氏菱形窝。菱形的上角是第五腰椎棘突,两侧角则相当于两侧的髂后上棘点,下角为两侧 臀肌的交叉点。在两侧髂后上棘联线中点上约2~ 2.5cm处,即为第五腰椎棘突下点。 坐骨结节间径(大夫一般用TO表示)两坐骨结节内侧间的距离,正常值8.5~9.5cm,代表骨盆出口的横径。 仰卧,用厘米心测量 仰卧,用拳头测量 仰卧,检查耻骨弓形状及 宽度 耻骨弓角度: 正常值约90°,小于80°为不正常;其弯度与角度反映骨盆出口大小 骨盆内测量 必要时测骨盆对角径及X线骨盆测量(现在不常用,因为X线的缘故) 最常用的是用一次性括宫器作内检(个人经验,如果有宫颈的毛病,最好不做,可以请求大夫以肛检代替)
Ⅶ 怎样进行骨盆测量
胎儿从母体娩出时必经骨盆,盆骨径线大小直接影响分娩的顺利与否。因此,在妊娠30周左右应进行骨盆测量。
骨盆像一个无底的盆子,有入口、中腔、出口三个平面,产科医生主要通过阴道触摸来测量骨盆三个平面的径线。
骨盆入口
一般骨盆入口前后径较横径为短,以右手的食指及中指进入阴道,从耻骨联合下缘伸向骰骨卿,一般以大于11.5厘米为正常。
骨盆中腔
从阴道内侧坐骨棘间径(中腔横径),以坐骨棘间径为10厘米、坐骨棘不突出为正常。中腔前后径可从耻骨联合下缘中点向后摸,其与骰骨间距离正常为11.5厘米。
骨盆出口
骨盆出口横径(两坐骨结节间径)约8厘米或以上,出口后矢状径加出口横径大于15厘米为正常,耻骨弓角度在80°或以上为正常。
骰骨
骰骨曲度应为弧形,几曲度平直或尾骨成鱼钩形均为不正常。
影响分娩的因素不止骨盆一项,产力及胎儿也会对分娩产生影响,因此,不单要测量骨盆,还要根据胎儿大小、位置及宫缩力作为分娩顺利与否的最后决定。
Ⅷ 产前骨盆测量是为了什么该如何测量
引言:孕妇的怀孕身体情况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生产方式的选择上,也受孕妇个人的体质影响是比较大的,很多孕妇在产前的时候都是要测量骨盆的,这样的话就能够决定孕妇最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生产,那么产前骨盆测量是为了什么呢?该如何进行测量呢?
Ⅸ 产前骨盆测量是怎么回事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呢
你必须知道,在分娩期间,宝宝需要通过骨盆。因此,骨盆的尺寸,形状关系与婴儿是否可以顺利地提供。因此,盆腔测量非常重要,尽管该项目可能是怀孕中最痛苦的痛苦,怀孕的母亲必须衡量。辛达法告诉你,孕妇骨盆测量很重要
虽然骨盆测量受到伤害,但必须完成。在怀孕的最后两个月,医生通常会告诉怀孕,下次需要是骨盆检查。一些怀孕的母亲不去医院,因为他们害怕痛苦。这不好,您必须知道盆腔测量是否与宝宝是否可以顺利提供。仔细仔细,孕妇的肌肉韧带越多。骨盆测量是痛苦的,但怀孕的母亲也应该坚持测量。因为只有这一点,你可以知道预期母亲的骨盆是否足够宽。如果它不够宽,则没有必要担心,因为怀孕的骨盆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