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速殺小葯使用方法

速殺小葯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5-08-12 03:15:17

『壹』 天氣不好時用什麼小葯讓魚開口吃食

魚兒厭食有以下幾點原因,不知道您的是哪一種,您可自己對照一下,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

一.浮游動植物失衡 眾所周知,正常情況下魚兒一天之中吃食最不好的時候應該是早上。原因很簡單,水體中的溶氧經過一晝夜動植物的呼吸以及有機物的分解耗氧,在黎明前後達到最低值。而且很多漁民選擇在早上8點以後投喂餌料,雖然經過短暫的光合作用,但水中的溶氧還未達到魚兒歡快進食的要求,早上魚兒厭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有些魚塘早上還會出現魚兒浮頭,甚至泛塘。通過對水體鏡檢後發現,這樣的水體大多是浮游動植物的比例失衡造成的。特別是浮游動物的數量過多,如一些原生動物和輪蟲,這些小型的浮游動物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必須通過鏡檢才能發現。 浮游動物數量過多,一方面它們自身要消耗水體中的溶氧,同時它們將吃掉水體中大多數的藻類。水體如果在短時間內補充不了溶氧,魚兒就會浮頭,甚至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 一般這種情況,用200ml/畝車輪蟲速殺潑灑一次,殺滅水體中過多的原生動物和輪蟲,隔日畝用1千克的多功能水質改良劑(主要成分是腐殖酸鈉)培養藻類。

二.藻相不平衡 淡水水體常見的藻類有藍藻、隱藻、甲藻、金藻、硅藻、裸藻以及綠藻,其中藍藻腮紅的微囊藻對魚類的危害較大,一旦這用藻類在水體中形成優勢種群將會抑制其他藻類的生長,形成微囊藻水華。 養殖池塘中較常見的藻類主要以綠藻、裸藻、隱藻為主,有時甲藻、金藻中的一些種類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形成優勢種群。 養殖池塘中的藻相一般以綠藻、裸甲藻為主,少量有隱藻、裸藻的水體,魚兒吃食均較好。其中的綠藻主要以柵列藻、集星藻、月牙藻、纖維藻、小球藻為主,還包括少量的球囊藻。膠囊藻。 而單一藻類過多的池塘一般吃食不好,特別是養殖的中後期,池塘過於肥沃而造成裸藻的大量繁殖,這種水體魚兒通常吃食不好,而且水體環境不穩定。一旦遇上陰雨天氣,裸藻大量死亡容易造成泛塘。 俗話說的好「養魚先養水」。建議漁民在清塘消毒後施用基肥的量一般為有機肥250-400千克/畝,如果沒有條件可用多功能水質改良劑培育藻相較好。 在養殖的中後期常常發現水色過濃,水面常有綠色油膜,此時漁民就應該大量注水或換水(換水量為池水的1/3-1/2),因為此時正是藻類生長的高峰期,每一種藻類都有一定的生長周期,一旦經過高峰期進入衰退期直至死亡,水面的油膜就是藻類死亡留下的。此時換水一是增加水體的溶氧,二是增加藻類生長的空間,有利於藻類的更新換代,使水體保持活的狀態。

三.有害物質超標 養殖池塘中的氨氮、亞硝酸鹽超標也會引起魚兒厭食,甚至中毒。許多漁民都知道晴天下午水體的PH值明顯比上午要高。當PH值與氨氮同時偏高時,就會引起氨中毒。因此魚兒在中午、下午吃食不好的原因就可想而知了。此時,亞硝酸鹽超標會使魚體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導致組織缺氧。這就是為什麼水體溶氧十分充足但是魚兒卻不進食的原因。

四.人為因素干擾 除了以上幾點原因會引起魚厭食以外,人為潑灑葯品、大量換水以及捕撈後均會短時間造成魚兒厭食。 以上四點原因均是魚兒生長的外部環境引起的,但如果魚體本身有疾病,如寄生蟲疾病、腸炎病等均會造成魚吃食不好。因此漁民在投喂餌料時應注意觀察,最好能專人投喂,發現問題及時請技術人員診斷,切莫隨意濫用葯品,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閱讀全文

與速殺小葯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6的指紋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93
後尾箱隔音棉安裝方法 瀏覽:752
配方法的坐標變換怎麼寫 瀏覽:341
路亞釣底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226
毛衣減針加針方法視頻 瀏覽:752
碧藍航線有快速獲得金幣的方法嗎 瀏覽:531
魅族手機飛行模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78
如何修養自己的方法 瀏覽:105
機油粘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872
紙殼狗窩製作方法及圖片 瀏覽:174
減大體重的最佳方法 瀏覽:590
貝塔奶瓶的使用方法 瀏覽:476
雙腎淋巴瘤治療方法 瀏覽:644
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88
如何懲罰兇手的方法 瀏覽:550
粘牙糖的方法視頻 瀏覽:274
六年級朱自清匆匆教學方法 瀏覽:377
白斑治療的土方法 瀏覽:959
氣胸保守治療方法 瀏覽:376
小學生大腦訓練方法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