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車輛網路入侵檢測方法

車輛網路入侵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0 03:29:26

⑴ IDS入侵檢測系統的方法有幾種

入侵檢測(Intrusion Detection)是對入侵行為的檢測。它通過收集和分析網路行為、安全日誌、審計 數據、其它網路上可以獲得的信息以及計算機系統中若干關鍵點的信息,檢查網路或系統中是否存在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和被攻擊的跡象。入侵檢測作為一種積極主動地安全防護技術,提供了對內部攻擊、外部攻擊和誤操作的實時保護,在網路系統受到危害之前攔截和響應入侵。因此被認為是防火牆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閘門,在不影響網路性能的情況下能對網路進行監測。入侵檢測通過執行以下任務來實現:監視、分析用戶及系統活動;系統構造和弱點的審計;識別反映已知進攻的活動模式並向相關人士報警;異常行為模式的統計分析;評估重要系統和數據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統的審計跟蹤管理,並識別用戶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

⑵ 網路入侵檢測技術和手段有哪些

1.寬頻高速實時的檢測技術如何實現千兆乙太網等高速網路下的實時入侵檢測已經成為現實問題。目前的千兆IDS產品性能指標與實際要求相差很遠,提高性能應主要考慮兩個方面:IDS的軟體結構和演算法需要重新設計,以提高運行速度和效率,適應高速網的環境;隨著高速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IDS如何適應IPV6等新一代網路協議將成為一個全新的問題。2.大規模分布式的檢測技術傳統的集中式IDS是在不同網段放置多個探測器來收集當前網路狀態信息,並傳送到中央控制台進行處理分析。這種方式存在明顯的缺陷:第一,對了大規模的分布式攻擊,中央控制台的負荷將會超過處理極限,導致漏報率增高;第二,多個探測器收集到的數據在網路上的傳輸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網路負擔,導致網路系統性能降低;第三,由於網路傳輸的延時問題,中央控制台處理的數據包不能實時反映當前網路狀態。3.數據挖掘技術操作系統的日益復雜和網路流量的急劇增加,導致了審計數據以驚人的速度劇增。

什麼叫做入侵檢測入侵檢測系統的基本功能是什麼

入侵檢測系統(Intrusion-detection system,下稱「IDS」)是一種對網路傳輸進行即時監視,在發現可疑傳輸時發出警報或者採取主動反應措施的網路安全設備。它與其他網路安全設備的不同之處便在於,IDS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安全防護技術。 IDS最早出現在1980年4月。該年,James P. Anderson為美國空軍做了一份題為《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的技術報告,在其中他提出了IDS的概念。 1980年代中期,IDS逐漸發展成為入侵檢測專家系統(IDES)。 1990年,IDS分化為基於網路的IDS和基於主機的IDS。後又出現分布式IDS。目前,IDS發展迅速,已有人宣稱IDS可以完全取代防火牆。 我們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假如防火牆是一幢大樓的門衛,那麼IDS就是這幢大樓里的監視系統。一旦小偷爬窗進入大樓,或內部人員有越界行為,只有實時監視系統才能發現情況並發出警告。 IDS入侵檢測系統以信息來源的不同和檢測方法的差異分為幾類。根據信息來源可分為基於主機IDS和基於網路的IDS,根據檢測方法又可分為異常入侵檢測和濫用入侵檢測。不同於防火牆,IDS入侵檢測系統是一個監聽設備,沒有跨接在任何鏈路上,無須網路流量流經它便可以工作。因此,對IDS的部署,唯一的要求是:IDS應當掛接在所有所關注流量都必須流經的鏈路上。在這里,"所關注流量"指的是來自高危網路區域的訪問流量和需要進行統計、監視的網路報文。在如今的網路拓撲中,已經很難找到以前的HUB式的共享介質沖突域的網路,絕大部分的網路區域都已經全面升級到交換式的網路結構。因此,IDS在交換式網路中的位置一般選擇在: (1)盡可能靠近攻擊源 ( 2)盡可能靠近受保護資源 這些位置通常是: ·伺服器區域的交換機上 ·Internet接入路由器之後的第一台交換機上 ·重點保護網段的區域網交換機上 由於入侵檢測系統的市場在近幾年中飛速發展,許多公司投入到這一領域上來。Venustech(啟明星辰)、Internet Security System(ISS)、思科、賽門鐵克等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產品。系統分類根據檢測對象的不同,入侵檢測系統可分為主機型和網路型。

⑷ 入侵檢測技術的方法

方法有很多,如基於專家系統入侵檢測方法、基於神經網路的入侵檢測方法等。目前一些入侵檢測系統在應用層入侵檢測中已有實現。
入侵檢測通過執行以下任務來實現:
1.監視、分析用戶及系統活動;
2.系統構造和弱點的審計;
3.識別反映已知進攻的活動模式並向相關人士報警;
4.異常行為模式的統計分析;
5.評估重要系統和數據文件的完整性;
6.操作系統的審計跟蹤管理,並識別用戶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

⑸ 入侵檢測系統的檢測方法

在異常入侵檢測系統中常常採用以下幾種檢測方法: 基於貝葉斯推理檢測法:是通過在任何給定的時刻,測量變數值,推理判斷系統是否發生入侵事件。 基於特徵選擇檢測法:指從一組度量中挑選出能檢測入侵的度量,用它來對入侵行為進行預測或分類。 基於貝葉斯網路檢測法:用圖形方式表示隨機變數之間的關系。通過指定的與鄰接節點相關一個小的概率集來計算隨機變數的聯接概率分布。按給定全部節點組合,所有根節點的先驗概率和非根節點概率構成這個集。貝葉斯網路是一個有向圖,弧表示父、子結點之間的依賴關系。當隨機變數的值變為已知時,就允許將它吸收為證據,為其他的剩餘隨機變數條件值判斷提供計算框架。
基於模式預測的檢測法:事件序列不是隨機發生的而是遵循某種可辨別的模式是基於模式預測的異常檢測法的假設條件,其特點是事件序列及相互聯系被考慮到了,只關心少數相關安全事件是該檢測法的最大優點。 基於統計的異常檢測法:是根據用戶對象的活動為每個用戶都建立一個特徵輪廓表,通過對當前特徵與以前已經建立的特徵進行比較,來判斷當前行為的異常性。用戶特徵輪廓表要根據審計記錄情況不斷更新,其保護去多衡量指標,這些指標值要根據經驗值或一段時間內的統計而得到。 基於機器學習檢測法:是根據離散數據臨時序列學習獲得網路、系統和個體的行為特徵,並提出了一個實例學習法IBL,IBL是基於相似度,該方法通過新的序列相似度計算將原始數據(如離散事件流和無序的記錄)轉化成可度量的空間。然後,應用IBL學習技術和一種新的基於序列的分類方法,發現異常類型事件,從而檢測入侵行為。其中,成員分類的概率由閾值的選取來決定。
數據挖掘檢測法:數據挖掘的目的是要從海量的數據中提取出有用的數據信息。網路中會有大量的審計記錄存在,審計記錄大多都是以文件形式存放的。如果靠手工方法來發現記錄中的異常現象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於入侵檢測中,可以從審計數據中提取有用的知識,然後用這些知識區檢測異常入侵和已知的入侵。採用的方法有KDD演算法,其優點是善於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與數據關聯分析的能力,但是實時性較差。
基於應用模式的異常檢測法:該方法是根據服務請求類型、服務請求長度、服務請求包大小分布計算網路服務的異常值。通過實時計算的異常值和所訓練的閾值比較,從而發現異常行為。
基於文本分類的異常檢測法:該方法是將系統產生的進程調用集合轉換為「文檔」。利用K鄰聚類文本分類演算法,計算文檔的相似性。 誤用入侵檢測系統中常用的檢測方法有: 模式匹配法:是常常被用於入侵檢測技術中。它是通過把收集到的信息與網路入侵和系統誤用模式資料庫中的已知信息進行比較,從而對違背安全策略的行為進行發現。模式匹配法可以顯著地減少系統負擔,有較高的檢測率和准確率。 專家系統法:這個方法的思想是把安全專家的知識表示成規則知識庫,再用推理演算法檢測入侵。主要是針對有特徵的入侵行為。 基於狀態轉移分析的檢測法:該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將攻擊看成一個連續的、分步驟的並且各個步驟之間有一定的關聯的過程。在網路中發生入侵時及時阻斷入侵行為,防止可能還會進一步發生的類似攻擊行為。在狀態轉移分析方法中,一個滲透過程可以看作是由攻擊者做出的一系列的行為而導致系統從某個初始狀態變為最終某個被危害的狀態。

⑹ 常見的網路攻擊方法和防禦技術

網路攻擊類型

偵查攻擊:

搜集網路存在的弱點,以進一步攻擊網路。分為掃描攻擊和網路監聽。

掃描攻擊:埠掃描,主機掃描,漏洞掃描。

網路監聽:主要指只通過軟體將使用者計算機網卡的模式置為混雜模式,從而查看通過此網路的重要明文信息。

埠掃描:

根據 TCP 協議規范,當一台計算機收到一個TCP 連接建立請求報文(TCP SYN) 的時候,做這樣的處理:

1、如果請求的TCP埠是開放的,則回應一個TCP ACK 報文, 並建立TCP連接控制結構(TCB);

2、如果請求的TCP埠沒有開放,則回應一個TCP RST(TCP頭部中的RST標志設為1)報文,告訴發起計算機,該埠沒有開放。

相應地,如果IP協議棧收到一個UDP報文,做如下處理:

1、如果該報文的目標埠開放,則把該UDP 報文送上層協議(UDP ) 處理, 不回應任何報文(上層協議根據處理結果而回應的報文例外);

2、如果該報文的目標埠沒有開放,則向發起者回應一個ICMP 不可達報文,告訴發起者計算機該UDP報文的埠不可達。

利用這個原理,攻擊者計算機便可以通過發送合適的報文,判斷目標計算機哪些TC 或UDP埠是開放的。

過程如下:

1、發出埠號從0開始依次遞增的TCP SYN或UDP報文(埠號是一個16比特的數字,這樣最大為65535,數量很有限);

2、如果收到了針對這個TCP 報文的RST 報文,或針對這個UDP 報文 的 ICMP 不可達報文,則說明這個埠沒有開放;

3、相反,如果收到了針對這個TCP SYN報文的ACK報文,或者沒有接收到任何針對該UDP報文的ICMP報文,則說明該TCP埠是開放的,UDP埠可能開放(因為有的實現中可能不回應ICMP不可達報文,即使該UDP 埠沒有開放) 。

這樣繼續下去,便可以很容易的判斷出目標計算機開放了哪些TCP或UDP埠,然後針對埠的具體數字,進行下一步攻擊,這就是所謂的埠掃描攻擊。

主機掃描即利用ICMP原理搜索網路上存活的主機。

網路踩點(Footprinting)

攻擊者事先匯集目標的信息,通常採用whois、Finger等工具和DNS、LDAP等協議獲取目標的一些信息,如域名、IP地址、網路拓撲結構、相關的用戶信息等,這往往是黑客入侵之前所做的第一步工作。

掃描攻擊

掃描攻擊包括地址掃描和埠掃描等,通常採用ping命令和各種埠掃描工具,可以獲得目標計算機的一些有用信息,例如機器上打開了哪些埠,這樣就知道開設了哪些服務,從而為進一步的入侵打下基礎。

協議指紋

黑客對目標主機發出探測包,由於不同操作系統廠商的IP協議棧實現之間存在許多細微的差別(也就是說各個廠家在編寫自己的TCP/IP 協議棧時,通常對特定的RFC指南做出不同的解釋),因此各個操作系統都有其獨特的響應方法,黑客經常能確定出目標主機所運行的操作系統。

常常被利用的一些協議棧指紋包括:TTL值、TCP窗口大小、DF 標志、TOS、IP碎片處理、 ICMP處理、TCP選項處理等。

信息流監視

這是一個在共享型區域網環境中最常採用的方法。

由於在共享介質的網路上數據包會經過每個網路節點, 網卡在一般情況下只會接受發往本機地址或本機所在廣播(或多播)地址的數據包,但如果將網卡設置為混雜模式(Promiscuous),網卡就會接受所有經過的數據包。

基於這樣的原理,黑客使用一個叫sniffer的嗅探器裝置,可以是軟體,也可以是硬體)就可以對網路的信息流進行監視,從而獲得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口令以及其他秘密的信息。

訪問攻擊

密碼攻擊:密碼暴力猜測,特洛伊木馬程序,數據包嗅探等方式。中間人攻擊:截獲數據,竊聽數據內容,引入新的信息到會話,會話劫持(session hijacking)利用TCP協議本身的不足,在合法的通信連接建立後攻擊者可以通過阻塞或摧毀通信的一方來接管已經過認證建立起來的連接,從而假冒被接管方與對方通信。

拒絕服務攻擊

偽裝大量合理的服務請求來佔用過多的服務資源,從而使合法用戶無法得到服務響應。

要避免系統遭受DoS 攻擊,從前兩點來看,網路管理員要積極謹慎地維護整個系統,確保無安全隱患和漏洞;

而針對第四點第五點的惡意攻擊方式則需要安裝防火牆等安 全設備過濾DoS攻擊,同時強烈建議網路管理員定期查看安全設備的日誌,及時發現對系統存在安全威脅的行為。

常見拒絕服務攻擊行為特徵與防禦方法

拒絕服務攻擊是最常見的一類網路攻擊類型。

在這一攻擊原理下,它又派生了許多種不同的攻擊方式。

正確了解這些不同的拒絕攻擊方式,就可以為正確、系統地為自己所在企業部署完善的安全防護系統。

入侵檢測的最基本手段是採用模式匹配的方法來發現入侵攻擊行為。

要有效的進行反攻擊,首先必須了解入侵的原理和工作機理,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從而有效的防止入侵攻擊行為的發生。


下面我們針對幾種典型的拒絕服務攻擊原理進行簡要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死亡之Ping( Ping of death)攻擊

由於在早期的階段,路由器對包的最大大小是有限制的,許多操作系統TCP/IP棧規定ICMP包的大小限制在64KB 以內。

在對ICMP數據包的標題頭進行讀取之後,是根據該標題頭里包含的信息來為有效載荷生成緩沖區。

當大小超過64KB的ICMP包,就會出現內存分配錯誤,導致TCP/IP堆棧崩潰,從而使接受方計算機宕機。

這就是這種「死亡之Ping」攻擊的原理所在。

根據這一攻擊原理,黑客們只需不斷地通過Ping命令向攻擊目標發送超過64KB的數據包,就可使目標計算機的TCP/IP堆棧崩潰,致使接受方宕機。

防禦方法:

現在所有的標准TCP/IP協議都已具有對付超過64KB大小數據包的處理能力,並且大多數防火牆能夠通過對數據包中的信息和時間間隔分析,自動過濾這些攻擊。

Windows 98 、Windows NT 4.0(SP3之後)、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 、Linux 、Solaris和Mac OS等系統都已具有抵抗一般「Ping of death 」拒絕服務攻擊的能力。

此外,對防火牆進行配置,阻斷ICMP 以及任何未知協議數據包,都可以防止此類攻擊發生。

淚滴( teardrop)攻擊

對於一些大的IP數據包,往往需要對其進行拆分傳送,這是為了迎合鏈路層的MTU(最大傳輸單元)的要求。

比如,一個6000 位元組的IP包,在MTU為2000的鏈路上傳輸的時候,就需要分成三個IP包。

在IP 報頭中有一個偏移欄位和一個拆分標志(MF)。

如果MF標志設置為1,則表面這個IP包是一個大IP包的片斷,其中偏移欄位指出了這個片斷在整個 IP包中的位置。

例如,對一個6000位元組的IP包進行拆分(MTU為2000),則三個片斷中偏移欄位的值依次為:0,2000,4000。

這樣接收端在全部接收完IP數據包後,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重新組裝沒正確的值,這樣接收端在收後這些分拆的數據包後就不能按數據包中的偏移欄位值正確重合這些拆分的數據包,但接收端會不斷償試,這樣就可能致使目標計算朵操作系統因資源耗盡而崩潰。

淚滴攻擊利用修改在TCP/IP 堆棧實現中信任IP碎片中的包的標題頭所包含的信息來實現自己的攻擊。

IP分段含有指示該分段所包含的是原包的哪一段的信息,某些操作系統(如SP4 以前的 Windows NT 4.0 )的TCP/IP 在收到含有重疊偏移的偽造分段時將崩潰,不過新的操作系統已基本上能自己抵禦這種攻擊了。

防禦方法:

盡可能採用最新的操作系統,或者在防火牆上設置分段重組功能,由防火牆先接收到同一原包中的所有拆分數據包,然後完成重組工作,而不是直接轉發。

因為防火牆上可以設置當出現重疊欄位時所採取的規則。

TCP SYN 洪水(TCP SYN Flood)攻擊

TCP/IP棧只能等待有限數量ACK(應答)消息,因為每台計算機用於創建TCP/IP連接的內存緩沖區都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這一緩沖區充滿了等待響應的初始信息,則該計算機就會對接下來的連接停止響應,直到緩沖區里的連接超時。

TCP SYN 洪水攻擊正是利用了這一系統漏洞來實施攻擊的。

攻擊者利用偽造的IP地址向目標發出多個連接(SYN)請求。

目標系統在接收到請求後發送確認信息,並等待回答。

由於黑客們發送請示的IP地址是偽造的,所以確認信息也不會到達任何計算機,當然也就不會有任何計算機為此確認信息作出應答了。

而在沒有接收到應答之前,目標計算機系統是不會主動放棄的,繼續會在緩沖區中保持相應連接信息,一直等待。

當達到一定數量的等待連接後,緩區部內存資源耗盡,從而開始拒絕接收任何其他連接請求,當然也包括本來屬於正常應用的請求,這就是黑客們的最終目的。

防禦方法:

在防火牆上過濾來自同一主機的後續連接。

不過「SYN洪水攻擊」還是非常令人擔憂的,由於此類攻擊並不尋求響應,所以無法從一個簡單高容量的傳輸中鑒別出來。

防火牆的具體抵禦TCP SYN 洪水攻擊的方法在防火牆的使用手冊中有詳細介紹。

Land 攻擊

這類攻擊中的數據包源地址和目標地址是相同的,當操作系統接收到這類數據包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或者循環發送和接收該數據包,以此來消耗大量的系統資源,從而有可能造成系統崩潰或死機等現象。

防禦方法:

這類攻擊的檢測方法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因為它可以直接從判斷網路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標地址是否相同得出是否屬於攻擊行為。

反攻擊的方法當然是適當地配置防火牆設備或包過濾路由器的包過濾規則。

並對這種攻擊進行審計,記錄事件發生的時間,源主機和目標主機的MAC地址和IP地址,從而可以有效地分析並跟蹤攻擊者的來源。

Smurf 攻擊

這是一種由有趣的卡通人物而得名的拒絕服務攻擊。

Smurf攻擊利用多數路由器中具有同時向許多計算機廣播請求的功能。

攻擊者偽造一個合法的IP地址,然後由網路上所有的路由器廣播要求向受攻擊計算機地址做出回答的請求。

由於這些數據包表面上看是來自已知地址的合法請求,因此網路中的所有系統向這個地址做出回答,最終結果可導致該網路的所有主機都對此ICMP應答請求作出答復,導致網路阻塞,這也就達到了黑客們追求的目的了。

這種Smurf攻擊比起前面介紹的「Ping of Death 」洪水的流量高出一至兩個數量級,更容易攻擊成功。

還有些新型的Smurf攻擊,將源地址改為第三方的受害者(不再採用偽裝的IP地址),最終導致第三方雪崩。

防禦方法:

關閉外部路由器或防火牆的廣播地址特性,並在防火牆上設置規則,丟棄掉ICMP協議類型數據包。

Fraggle 攻擊

Fraggle 攻擊只是對Smurf 攻擊作了簡單的修改,使用的是UDP協議應答消息,而不再是ICMP協議了(因為黑客們清楚 UDP 協議更加不易被用戶全部禁止)。

同時Fraggle攻擊使用了特定的埠(通常為7號埠,但也有許多使用其他埠實施 Fraggle 攻擊的),攻擊與Smurf 攻擊基本類似,不再贅述。

防禦方法:

關閉外部路由器或防火牆的廣播地址特性。在防火牆上過濾掉UDP報文,或者屏蔽掉一些常被黑客們用來進Fraggle攻擊的埠。

電子郵件炸彈

電子郵件炸彈是最古老的匿名攻擊之一,通過設置一台計算機不斷地向同一地址發送大量電子郵件來達到攻擊目的,此類攻擊能夠耗盡郵件接受者網路的帶寬資源。

防禦方法:

對郵件地址進行過濾規則配置,自動刪除來自同一主機的過量或重復的消息。

虛擬終端(VTY)耗盡攻擊

這是一種針對網路設備的攻擊,比如路由器,交換機等。

這些網路設備為了便於遠程管理,一般設置了一些TELNET用戶界面,即用戶可以通過TELNET到該設備上,對這些設備進行管理。

一般情況下,這些設備的TELNET用戶界面個數是有限制的。比如,5個或10個等。

這樣,如果一個攻擊者同時同一台網路設備建立了5個或10個TELNET連接。

這些設備的遠程管理界面便被占盡,這樣合法用戶如果再對這些設備進行遠程管理,則會因為TELNET連接資源被佔用而失敗。

ICMP洪水

正常情況下,為了對網路進行診斷,一些診斷程序,比如PING等,會發出ICMP響應請求報文(ICMP ECHO),接收計算機接收到ICMP ECHO 後,會回應一個ICMP ECHO Reply 報文。

而這個過程是需要CPU 處理的,有的情況下還可能消耗掉大量的資源。

比如處理分片的時候。這樣如果攻擊者向目標計算機發送大量的ICMP ECHO報文(產生ICMP洪水),則目標計算機會忙於處理這些ECHO 報文,而無法繼續處理其它的網路數據報文,這也是一種拒絕服務攻擊(DOS)。

WinNuke 攻擊

NetBIOS 作為一種基本的網路資源訪問介面,廣泛的應用於文件共享,列印共享, 進程間通信( IPC),以及不同操作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

一般情況下,NetBIOS 是運行在 LLC2 鏈路協議之上的,是一種基於組播的網路訪問介面。

為了在TCP/IP協議棧上實現NetBIOS ,RFC規定了一系列交互標准,以及幾個常用的 TCP/UDP 埠:

139:NetBIOS 會話服務的TCP 埠;

137:NetBIOS 名字服務的UDP 埠;

136:NetBIOS 數據報服務的UDP 埠。

WINDOWS操作系統的早期版本(WIN95/98/NT )的網路服務(文件共享等)都是建立在NetBIOS之上的。

因此,這些操作系統都開放了139埠(最新版本的WINDOWS 2000/XP/2003 等,為了兼容,也實現了NetBIOS over TCP/IP功能,開放了139埠)。

WinNuke 攻擊就是利用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一個漏洞,向這個139埠發送一些攜帶TCP帶外(OOB)數據報文。

但這些攻擊報文與正常攜帶OOB數據報文不同的是,其指針欄位與數據的實際位置不符,即存在重合,這樣WINDOWS操作系統在處理這些數據的時候,就會崩潰。

分片 IP 報文攻擊

為了傳送一個大的IP報文,IP協議棧需要根據鏈路介面的MTU對該IP報文進行分片,通過填充適當的IP頭中的分片指示欄位,接收計算機可以很容易的把這些IP 分片報文組裝起來。

目標計算機在處理這些分片報文的時候,會把先到的分片報文緩存起來,然後一直等待後續的分片報文。

這個過程會消耗掉一部分內存,以及一些IP協議棧的數據結構。

如果攻擊者給目標計算機只發送一片分片報文,而不發送所有的分片報文,這樣攻擊者計算機便會一直等待(直到一個內部計時器到時)。

如果攻擊者發送了大量的分片報文,就會消耗掉目標計 算機的資源,而導致不能相應正常的IP報文,這也是一種DOS攻擊。

T
分段攻擊。利用了重裝配錯誤,通過將各個分段重疊來使目標系統崩潰或掛起。

歡迎關注的我的頭條號,私信交流,學習更多的網路技術!

⑺ 什麼是入侵檢測,入侵檢測技術可以分為哪兩類

入侵檢測技術(IDS)可以被定義為對計算機和網路資源的惡意使用行為進行識別和相應處理的系統。包括系統外部的入侵和內部用戶的非授權行為,是為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安全而設計與配置的一種能夠及時發現並報告系統中未授權或異常現象的技術,是一種用於檢測計算機網路中違反安全策略行為的技術。

入侵檢測方法很多,如基於專家系統入侵檢測方法、基於神經網路的入侵檢測方法等。目前一些入侵檢測系統在應用層入侵檢測中已有實現。

入侵檢測通過執行以下任務來實現:
1.監視、分析用戶及系統活動;
2.系統構造和弱點的審計;
3.識別反映已知進攻的活動模式並向相關人士報警;
4.異常行為模式的統計分析;
5.評估重要系統和數據文件的完整性;
6.操作系統的審計跟蹤管理,並識別用戶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

入侵檢測系統典型代表
入侵檢測系統的典型代表是ISS公司(國際互聯網安全系統公司)的RealSecure。它是計算機網路上自動實時的入侵檢測和響應系統。它無妨礙地監控網路傳輸並自動檢測和響應可疑的行為,在系統受到危害之前截取和響應安全漏洞和內部誤用,從而最大程度地為企業網路提供安全。

入侵檢測系統目前存在的問題:
1. 現有的入侵檢測系統檢測速度遠小於網路傳輸速度, 導致誤報率和漏報率
2. 入侵檢測產品和其它網路安全產品結合問題, 即期間的信息交換,共同協作發現攻擊並阻擊攻擊
3. 基於網路的入侵檢測系統對加密的數據流及交換網路下的數據流不能進行檢測, 並且其本身構建易受攻擊
4. 入侵檢測系統體系結構問題

發展趨勢:
1. 基於agent(注:代理服務)的分布協作式入侵檢測與通用入侵檢測結合
2. 入侵檢測標準的研究, 目前缺乏統一標准
3. 寬頻高速網路實時入侵檢測技術
4. 智能入侵檢測
5. 入侵檢測的測度

⑻ 入侵檢測系統異常檢測方法有什麼

入侵檢測技術基礎 1. IDS(入侵檢測系統)存在與發展的必然性 (1)網路安全本身的復雜性,被動式的防禦方式顯得力不從心。(2)有關供觸垛吠艹杜訛森番緝防火牆:網路邊界的設備;自身可以被攻破;對某些攻擊保護很弱;並非所有威脅均來自防火牆外部。(3)入侵很容易:入侵教程隨處可見;各種工具唾手可得 2. 入侵檢測(Intrusion Detection) ●定義:通過從計算機網路或計算機系統中的若干關鍵點收集信息並對其進行分析,從中發現網路或系統中是否有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和遭到襲擊的跡象的一種安全技術。入侵檢測的分類(1)按照分析方法/檢測原理分類 ●異常檢測(Anomaly Detection):基於統計分析原理。首先總結正常操作應該具有的特徵(用戶輪廓),試圖用定量的方式加以描述,當用戶活動與正常行為有重大偏離時即被認為是入侵。前提:入侵是異常活動的子集。指標:漏報率低,誤報率高。用戶輪廓(Profile):通常定義為各種行為參數及其閥值的集合,用於描述正常行為范圍。特點:異常檢測系統的效率取決於用戶輪廓的完備性和監控的頻率;不需要對每種入侵行為進行定義,因此能有效檢測未知的入侵;系統能針對用戶行為的改變進行自我調整和優化,但隨著檢測模型的逐步精確,異常檢測會消耗更多的系統資源 ●誤用檢測(Misuse Detection):基於模式匹配原理。收集非正常操作的行為特徵,建立相關的特徵庫,當監測的用戶或系統行為與庫中的記錄相匹配時,系統就認為這種行為是入侵。前提:所有的入侵行為都有可被檢測到的特徵。指標:誤報低、漏報高。攻擊特徵庫:當監測的用戶或系統行為與庫中的記錄相匹配時,系統就認為這種行為是入侵。特點:採用模式匹配,誤用模式能明顯降低誤報率,但漏報率隨之增加。攻擊特徵的細微變化,會使得誤用檢測無能為力。

⑼ 入侵檢測是檢測什麼

入侵檢測(Intrusion Detection)是對入侵行為的檢測。它通過收集和分析網路行為、安全日誌、審計數據、其它網路上可以獲得的信息以及計算機系統中若干關鍵點的信息,檢查網路或系統中是否存在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和被攻擊的跡象。入侵檢測作為一種積極主動地安全防護技術,提供了對內部攻擊、外部攻擊和誤操作的實時保護,在網路系統受到危害之前攔截和響應入侵。因此被認為是防火牆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閘門,在不影響網路性能的情況下能對網路進行監測。入侵檢測通過執行以下任務來實現:監視、分析用戶及系統活動;系統構造和弱點的審計;識別反映已知進攻的活動模式並向相關人士報警;異常行為模式的統計分析;評估重要系統和數據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統的審計跟蹤管理,並識別用戶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 入侵檢測是防火牆的合理補充,幫助系統對付網路攻擊,擴展了系統管理員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審計、監視、進攻識別和響應),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礎結構的完整性。它從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若干關鍵點收集信息,並分析這些信息,看看網路中是否有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和遭到襲擊的跡象。
入侵檢測技術
入侵檢測技術是為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安全而設計與配置的一種能夠及時發現並報告系統中未授權或異常現象的技術,是一種用於檢測計算機網路中違反安全策略行為的技術。進行入侵檢測的軟體與硬體的組合便是入侵檢測系統
入侵檢測技術的分類:
入侵檢測系統所採用的技術可分為特徵檢測與異常檢測兩種。
1 .特徵檢測:
特徵檢測 (Signature-based detection) 又稱 Misuse detection ,這一檢測假設入侵者活動可以用一種模式來表示,系統的目標是檢測主體活動是否符合這些模式。它可以將已有的入侵方法檢查出來,但對新的入侵方法無能為力。其難點在於如何設計模式既能夠表達「入侵」現象又不會將正常的活動包含進來。
2 .異常檢測:
異常檢測 (Anomaly detection) 的假設是入侵者活動異常於正常主體的活動。根據這一理念建立主體正常活動的「活動簡檔」,將當前主體的活動狀況與「活動簡檔」相比較,當違反其統計規律時,認為該活動可能是「入侵」行為。異常檢測的難題在於如何建立「活動簡檔」以及如何設計統計演算法,從而不把正常的操作作為「入侵」或忽略真正的「入侵」行為。
入侵檢測系統的工作步驟
對一個成功的入侵檢測系統來講,它不但可使系統管理員時刻了解網路系統(包括程序、文件和硬體設備等)的任何變更,還能給網路安全策略的制訂提供指南。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它應該管理、配置簡單,從而使非專業人員非常容易地獲得網路安全。而且,入侵檢測的規模還應根據網路威脅、系統構造和安全需求的改變而改變。入侵檢測系統在發現入侵後,會及時作出響應,包括切斷網路連接、記錄事件和報警等。
信息收集
入侵檢測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內容包括系統、網路、數據及用戶活動的狀態和行為。而且,需要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若干不同關鍵點(不同網段和不同主機)收集信息,這除了盡可能擴大檢測范圍的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從一個源來的信息有可能看不出疑點,但從幾個源來的信息的不一致性卻是可疑行為或入侵的最好標識。
當然,入侵檢測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收集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確性,因此,很有必要只利用所知道的真正的和精確的軟體來報告這些信息。因為黑客經常替換軟體以搞混和移走這些信息,例如替換被程序調用的子程序、庫和其它工具。黑客對系統的修改可能使系統功能失常並看起來跟正常的一樣,而實際上不是。例如,unix系統的PS指令可以被替換為一個不顯示侵入過程的指令,或者是編輯器被替換成一個讀取不同於指定文件的文件(黑客隱藏了初試文件並用另一版本代替)。這需要保證用來檢測網路系統的軟體的完整性,特別是入侵檢測系統軟體本身應具有相當強的堅固性,防止被篡改而收集到錯誤的信息。
1.系統和網路日誌文件

黑客經常在系統日誌文件中留下他們的蹤跡,因此,充分利用系統和網路日誌文件信息是檢測入侵的必要條件。日誌中包含發生在系統和網路上的不尋常和不期望活動的證據,這些證據可以指出有人正在入侵或已成功入侵了系統。通過查看日誌文件,能夠發現成功的入侵或入侵企圖,並很快地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程序。日誌文件中記錄了各種行為類型,每種類型又包含不同的信息,例如記錄「用戶活動」類型的日誌,就包含登錄、用戶ID改變、用戶對文件的訪問、授權和認證信息等內容。很顯然地,對用戶活動來講,不正常的或不期望的行為就是重復登錄失敗、登錄到不期望的位置以及非授權的企圖訪問重要文件等等。
2.目錄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變
網路環境中的文件系統包含很多軟體和數據文件,包含重要信息的文件和私有數據文件經常是黑客修改或破壞的目標。目錄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變(包括修改、創建和刪除),特別是那些正常情況下限制訪問的,很可能就是一種入侵產生的指示和信號。黑客經常替換、修改和破壞他們獲得訪問權的系統上的文件,同時為了隱藏系統中他們的表現及活動痕跡,都會盡力去替換系統程序或修改系統日誌文件。
3.程序執行中的不期望行為
網路系統上的程序執行一般包括操作系統、網路服務、用戶起動的程序和特定目的的應用,例如資料庫伺服器。每個在系統上執行的程序由一到多個進程來實現。每個進程執行在具有不同許可權的環境中,這種環境控制著進程可訪問的系統資源、程序和數據文件等。一個進程的執行行為由它運行時執行的操作來表現,操作執行的方式不同,它利用的系統資源也就不同。操作包括計算、文件傳輸、設備和其它進程,以及與網路間其它進程的通訊。
一個進程出現了不期望的行為可能表明黑客正在入侵你的系統。黑客可能會將程序或服務的運行分解,從而導致它失敗,或者是以非用戶或管理員意圖的方式操作。
4. 物理形式的入侵信息
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未授權的對網路硬體連接;二是對物理資源的未授權訪問。黑客會想方設法去突破網路的周邊防衛,如果他們能夠在物理上訪問內部網,就能安裝他們自己的設備和軟體。依此,黑客就可以知道網上的由用戶加上去的不安全(未授權)設備,然後利用這些設備訪問網路。例如,用戶在家裡可能安裝Modem以訪問遠程辦公室,與此同時黑客正在利用自動工具來識別在公共電話線上的Modem,如果一撥號訪問流量經過了這些自動工具,那麼這一撥號訪問就成為了威脅網路安全的後門。黑客就會利用這個後門來訪問內部網,從而越過了內部網路原有的防護措施,然後捕獲網路流量,進而攻擊其它系統,並偷取敏感的私有信息等等。
信號分析

對上述四類收集到的有關系統、網路、數據及用戶活動的狀態和行為等信息,一般通過三種技術手段進行分析:模式匹配,統計分析和完整性分析。其中前兩種方法用於實時的入侵檢測,而完整性分析則用於事後分析。
1. 模式匹配
模式匹配就是將收集到的信息與已知的網路入侵和系統誤用模式資料庫進行比較,從而發現違背安全策略的行為。該過程可以很簡單(如通過字元串匹配以尋找一個簡單的條目或指令),也可以很復雜(如利用正規的數學表達式來表示安全狀態的變化)。一般來講,一種進攻模式可以用一個過程(如執行一條指令)或一個輸出(如獲得許可權)來表示。該方法的一大優點是只需收集相關的數據集合,顯著減少系統負擔,且技術已相當成熟。它與病毒防火牆採用的方法一樣,檢測准確率和效率都相當高。但是,該方法存在的弱點是需要不斷的升級以對付不斷出現的黑客攻擊手法,不能檢測到從未出現過的黑客攻擊手段。
2.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方法首先給系統對象(如用戶、文件、目錄和設備等)創建一個統計描述,統計正常使用時的一些測量屬性(如訪問次數、操作失敗次數和延時等)。測量屬性的平均值將被用來與網路、系統的行為進行比較,任何觀察值在正常值范圍之外時,就認為有入侵發生。例如,統計分析可能標識一個不正常行為,因為它發現一個在晚八點至早六點不登錄的帳戶卻在凌晨兩點試圖登錄。其優點是可檢測到未知的入侵和更為復雜的入侵,缺點是誤報、漏報率高,且不適應用戶正常行為的突然改變。具體的統計分析方法如基於專家系統的、基於模型推理的和基於神經網路的分析方法,目前正處於研究熱點和迅速發展之中。
3.完整性分析

完整性分析主要關注某個文件或對象是否被更改,這經常包括文件和目錄的內容及屬性,它在發現被更改的、被特絡伊化的應用程序方面特別有效。完整性分析利用強有力的加密機制,稱為消息摘要函數(例如MD5),它能識別哪怕是微小的變化。其優點是不管模式匹配方法和統計分析方法能否發現入侵,只要是成功的攻擊導致了文件或其它對象的任何改變,它都能夠發現。缺點是一般以批處理方式實現,不用於實時響應。盡管如此,完整性檢測方法還應該是網路安全產品的必要手段之一。例如,可以在每一天的某個特定時間內開啟完整性分析模塊,對網路系統進行全面地掃描檢查。
入侵檢測系統典型代表
入侵檢測系統的典型代表是ISS公司(國際互聯網安全系統公司)的RealSecure。它是計算機網路上自動實時的入侵檢測和響應系統。它無妨礙地監控網路傳輸並自動檢測和響應可疑的行為,在系統受到危害之前截取和響應安全漏洞和內部誤用,從而最大程度地為企業網路提供安全。
入侵檢測功能
·監督並分析用戶和系統的活動
·檢查系統配置和漏洞
·檢查關鍵系統和數據文件的完整性
·識別代表已知攻擊的活動模式
·對反常行為模式的統計分析
·對操作系統的校驗管理,判斷是否有破壞安全的用戶活動。
·入侵檢測系統和漏洞評估工具的優點在於:
·提高了信息安全體系其它部分的完整性
·提高了系統的監察能力
·跟蹤用戶從進入到退出的所有活動或影響
·識別並報告數據文件的改動
·發現系統配置的錯誤,必要時予以更正
·識別特定類型的攻擊,並向相應人員報警,以作出防禦反應
·可使系統管理人員最新的版本升級添加到程序中
·允許非專家人員從事系統安全工作
·為信息安全策略的創建提供指導
·必須修正對入侵檢測系統和漏洞評估工具不切實際的期望:這些產品並不是無所不能的,它們無法彌補力量薄弱的識別和確認機制
·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無法執行對攻擊的檢查
·無法感知公司安全策略的內容
·不能彌補網路協議的漏洞
·不能彌補由於系統提供信息的質量或完整性的問題
·它們不能分析網路繁忙時所有事務
·它們不能總是對數據包級的攻擊進行處理
·它們不能應付現代網路的硬體及特性
入侵檢測作為一種積極主動地安全防護技術,提供了對內部攻擊、外部攻擊和誤操作的實時保護,在網路系統受到危害之前攔截和響應入侵。從網路安全立體縱深、多層次防禦的角度出發,入侵檢測理應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這從國外入侵檢測產品市場的蓬勃發展就可以看出。在國內,隨著上網的關鍵部門、關鍵業務越來越多,迫切需要具有自主版權的入侵檢測產品。但現狀是入侵檢測僅僅停留在研究和實驗樣品(缺乏升級和服務)階段,或者是防火牆中集成較為初級的入侵檢測模塊。可見,入侵檢測產品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從技術途徑來講,我們認為,除了完善常規的、傳統的技術(模式識別和完整性檢測)外,應重點加強統計分析的相關技術研究

⑽ 什麼是入侵檢測入侵檢測該如何做

入侵檢測通俗的說就是防火牆的合理補充,幫助系統對付網路攻擊,擴展了系統管理員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礎結構的完整性。青藤的入侵檢測流程是實時事件監控,對入侵發現的精準定位提供堅實基礎;然後是快速發現各類入侵並警告,讓用戶掌握第一手信息;接著就是准確地分析入侵的完整路徑從而定位入侵者的相關信息;最後就是入侵處理。

閱讀全文

與車輛網路入侵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業銀行使用方法 瀏覽:588
集成浴霸卡扣安裝方法 瀏覽:534
十二分鍾有氧的鍛煉方法有哪些 瀏覽:964
重度強直性脊柱炎鍛煉方法 瀏覽:982
列舉論文研究的方法 瀏覽:218
計算題50種檢測方法 瀏覽:1
判斷蛋白質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9
酒精燈測量水溫的方法 瀏覽:21
鑒別酒精性肝炎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5
快速彈奏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296
碧歐泉精華露的使用方法 瀏覽:121
能讓自己快速近視的方法 瀏覽:625
輸送線翻箱安裝方法 瀏覽:57
繪制組合體三視圖的步驟方法 瀏覽:261
產後紗布腹帶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99
三角梅如何嫁接方法視頻 瀏覽:372
壓線器的連接方法 瀏覽:550
古時人們常用的計時方法有 瀏覽:290
妊娠紋產品使用方法 瀏覽:778
定陶辣椒種植方法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