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適應性研究方法包括

適應性研究方法包括

發布時間:2024-05-01 23:14:07

① 大學新生心理適應的基本方法包括

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常見問題及原因

(一)生活與環境適應問題。對於大多數新生來說,上大學是第一次遠離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自己能否合理、有效地安排日常生活是生活適應的重要內容。

(二)人際適應問題。進入大學前,許多人沒有真正過過集體生活,無須處理人際相處問題。

(三)學習適應問題。學習的適應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動機不適應、學習能力不適應和教育教學模式不適應等三個方面。

(四)自我適應問題。自我適應問題主要表現為自我認識不清楚,自我意識不客觀。新生正處於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但由於生活閱歷較少,往往不能對自己進行客觀評價,容易出現理想與現實脫節、自我發展目標不明確等問題。

第一個心理准備:現在該學會一個人走了

我們每一位考上大學的孩子都經歷了幼兒園、小學、中學的每一階段,但在此前的每個階段我們都伴隨著父母的陪伴、老師的陪伴,大學的生活與以前的狀態完全不同,我們遠離父母,也許沒了父母的嘮叨,但也沒了他們為你准備的可口飯菜,洗燙整齊的衣物,老師不再時刻關注你、提醒你。生活學習都如你自己所願,在此種情形下,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新的環境,我們就會出現「適應障礙」,所以現在我們需要有這樣的心理准備:「學會一個人走」。一個人走意味著雖心裡牽掛爸爸媽媽,但並不因為這份牽掛裹足不前,而是心懷感恩的背上行囊上路;一個人走意味著學會承擔與規劃,承擔自己的生活瑣事獨立生活,規劃學習與未來,學會學習;一個人走意味著做一個健全的,有獨立人格的人,不因為別人的不接納而貶低自己陷入自卑情緒,也不因為別人的喜歡而高估自己而自傲,所以一個人走並不孤單。

第二個心理准備:調整好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每個人對未來總是充滿幻想和憧憬,所以很多新生剛入學時,都會對大學的環境感到或多或少的失望,這是因為在上大學之前,大家已經把大學校園理想化,當我們踏入校園後才發現:校園沒有想像中的大、圖書館藏書不夠多、教室不漂亮、宿舍樓很破、網速很慢、老師談吐也缺乏睿智、風趣......看著這些你有的只是抱怨,因為抱怨可能就想逃離,因為我們用一個消極的態度去看待周圍的一切。其實任何環境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許我們換一個角度發現我們的學校就不同啦:校園的小省去了購買交通工具的支出、圖書館書雖不多但夠讀就閱覽就好了、宿舍樓舊了說明有悠久的歷史等等。其實學校是什麼樣這已經是既存的現實,現實是客觀的,是不因我們而改變的,可以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因此一方面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態,另一方面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了解考入的學校,也可以先到學校去看看,對學校有整體的了解、更接近事實的了解,縮小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第三個心理准備:學會學習

每年都會見到一些同學,他們對大學學習感到非常困惑,覺得怎麼做都是徒勞無功。事實是和中學相比,大學生的學習從目的、內容、方法、環境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比如,沒有家長和老師督促,不再是老師追著學生,而是要學生主動求教老師;大量的時間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師佔用;要學會研究性學習,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等等。但最根本的不同是,大學學習強調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你要變被動為主動。學習並非僅僅是聽課和讀教科書,和老師同學討論、閱讀參考書目、聽學術講座等等,都是學習,關鍵是你能不能充分利用這些校園中的特殊資源,並將學到的知識很好地整合。很多新生人可能覺得經過了十年苦讀,總算上了大學,目標達到了,就應該徹底放鬆。有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學因為遠離了家人,沒有了叮囑和束縛,整日玩樂,不去上課,不去自習,只等著考試前臨陣磨槍,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考試紅燈,然後重修,不禁浪費了時間,而且影響到畢業。有些人甚至因為不及格的課程太多而被勸退,多年的辛苦付之東流。 要讓自己的大學生涯更有意義,讓自己不再困惑,應該給自己定一個規劃。設定一些大學期間的基本目標,把自己這幾年的學習時間做一個統籌規劃,比如什麼時間考英語等級證書,該掌握幾項什麼專業技能,在畢業前要拿到個什麼樣的資格證書等。有了目標就不會迷茫無聊,為了目標而奮斗的過程也可以不斷的增加自信心,有人問我怎樣提升自信心,這些都是在為自信心的提升添磚加瓦。

第四個心理准備:友好與人相處

大學絕不只有學習,它是一個小小社會的縮影,在這里我們需要掌握很多學習以外的知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與周圍的人互動。如果你處在一個良性的人際互動中,你的每天也許都非常開心、有意義,如果處在一個惡性的互動模式中,每天都想逃離那個宿舍、教室甚至學校。導致這樣的結果並不完全是我們個人的責任,大學和中學的一個很大不同是:學生的「異質化」程度很高。中學時候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但我們大都來自同一個城市,甚至同一個區,而大學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地區的差異帶來文化的差異,甚至價值觀的差異,往往看待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見解。因此,同學間的沖突不僅僅是個人「素質」問題,也有文化沖突、性格沖突。因此,在大學里學會與同學相處,學會處理同學間的矛盾和沖突,無疑會有利於今後走入社會。

怎樣與人友好相處呢?與人交往有太多的技巧,但最重要的只要牢記人際交往的黃金法則就好了:用你期待別人怎樣對待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去對待周圍的人。當我們這樣去做時其實我們在學會付出,你的付出總會有回報,你要明白能量守恆的定律,所以周圍的人會發現你很友善,不怕吃虧,別人願意跟不怕吃虧的人交往,在某些時候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的朋友就會伸出手來給你回應。

給學校的建議

(一)加強新生入學教育。為加大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力度,學校要成立專門的新生入學教育協會,由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此項工作,並制定新生入學教育的標准及細則。新生入學教育協會要定期開展新生入學教育講座,適時適當開展班級團體輔導、心理健康測試,及時發現新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並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此外,還應大力引進國內外其他高校先進的入學教育經驗,引導學生盡早適應大學生活。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聯誼活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校園活動,讓新老學生都參與,增加新老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豐富新生的課餘生活,讓新生更快地融入美好和諧的校園生活,盡快建立新的校園交際網。

(三)發揮朋輩的榜樣示範和互動作用。從高年級學生中選拔出一批思想道德素質高、學習優、綜合能力強的優秀學生, 以先進事跡報告會、主題班會、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形式,給新生在學習、生活和情感上樹立起看得見、可效仿的榜樣。通過朋輩榜樣的示範和互動解決新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促進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四)暢通交流渠道,幫助新生走出心理適應困境。數字化時代,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要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易信、飛信等現代化手段,積極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並通過這些網路形式與學生互動交流,及時發現同學中存在的問題,正確引導,幫助新生走出心理適應困境,盡快度過新生心理適應期。

大學新生常見的心理適應問題及調節方法

一、 新生適應期面臨的變化

(一)生活環境的變化

從中學時可以依賴父母到大學的獨立自理,從以前的獨居生活到現在的群居生活;同時飲食習慣,作息時間都會有所變化。

(二)學習環境的變化

大學教學與高中階段完全不一樣。在高中,老師一切圍繞學生轉,學生身邊時時有老師的指導,父母的叮嚀,到了大學就不一樣了。大學是以「學」為中心,老師和你們相處的時間將會大大減少,因此,學習主要以學生自覺學習為主。

(三)人際環境的變化

進入大學,我們的交友范圍更廣,各種社團,各種人際關系需要我們處理。同時大學對人際交往能力有較高要求,需要我們建立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

(四)經濟環境的變化

到了大學,我們可以更自由支配我們的零花錢和生活費。有的同學就會過度消費、超前消費,趕時髦、講排場、從而導致超支嚴重。

二、數據

由於環境的變化,隨之而來的就會引起角色的變化。包括學習角色、生活角色、人際角色。面對這么多的變化,我們從往年的數據發現每年大概會有15%的同學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適應困難。

從這些數據我們也看到,如果你進入大學後出現上述的心理症狀,沒有關系,你不是唯一的,100個新同學里就曾經至少有15個同學跟你有過類似的經歷。你可以嘗試進行自我的調節,如果仍無法解決,及早地尋求我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幫助是你明智的選擇。

三、大學新生幾種常見的心理困惑

1、間歇心理:經過3年超負荷的拼搏以及身心能量的過度透支,大學生入學後幾乎身心俱憊,相當部分同學滋生了對學習的厭倦情緒。由於心理緊張系統解除,學習上無動力,行為上提不起勁,總有種喘口氣,歇歇腳的心理。有些同學可能就會開始沉迷網路,或者一些其他的不良習慣。

2、茫然心理:中學階段大家的奮斗目標非常明確,即一切圍繞高考而拼搏。考人大學後,新的人生目標尚未確立,出現目標的丟失和理想真空。由於目標的迷亂往往使人缺乏方向感,無所適從,再加上高校管理不像中學那麼直接和嚴格。許多新生不知自己該干什麼、干什麼好,不善於自主地安排生活和學習,導致焦慮、茫然、百無聊賴的感覺比較強烈。

3、自卑心理:從父母的「重點保護動物」到「沒人理解」;學習上的「核心人物」到學習「不再是最好的」;人際關系的「眾星捧月」到「沒有什麼朋友」。這種中心位置的重新洗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從而誘發自卑心理。

4、失落心理:有的新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想像得過於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過高的期望值與大學的現實生活反差較大,導致部分新生入學出現情緒波動和失落。

5、懷舊心理:由於生活方式、習慣、環境的急劇變化,加上遠離家鄉、親友和同伴,這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技能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挑戰。

四、大學新生需要掌握調適心理的方法

(一)環境的適應

自然環境:校內環境、校外環境

人際環境:同學關系、師生關系

語言環境:講普通話、語言溝通

(二)人際關系的適應

1、人際關系三件寶

第一寶——微笑 第二寶——贊美 第三寶——聆聽

2、人際交往黃金和白金法則:

黃金法則:想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怎麼對人。

白金法則:明白別人的需要,適當給予所需。

3、位置感知法

(1)把自己當成別人——換位思考

當你感到憂傷的時候,從痛苦情緒中抽離出來,把自己當成是別人,讓心理位置拉遠點,然後再靠近,這樣痛苦自然減輕了;

(2)把別人當成自己——一視同仁

通過這種方式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需求,而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3)把別人當成別人——保持距離

要充分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沒有兩個人的人生經驗完全一樣,所以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是一樣的,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夠絕對一致,亦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反應會一樣,每個人的心靈地圖各異,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4)把自己當成自己——自我滿足

我很重要!只有自我滿足、自我實現才能更好為他人服務!

(三)學習的適應

1、確立人生目標

哈佛大學一個非常出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25年後再來看被調查的人。

3%有清晰且長遠目標的人: 他們成為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

10%有清晰但短期目標的人:他們成為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

60%有較模糊目標的人:他們能安穩地生活,但沒有特別地建樹。

27%無目標的人:他們的生活過得不如意,常常失業。

2、認同你所在的學校和專業

除了「選你所愛」,大家不妨試試「愛你所選」。很多同學經常抱怨或後悔自己在入學時選錯了學校和專業,以至於大學四年都過的不開心,對所學的專業缺乏興趣,沒有學習動力,而轉校、轉專業都不是容易的事,於是就以興趣為借口,不願意麵對自己的專業,荒廢了學業,白白浪費了四年或五年時間。

因此大家首先應盡力試著把本專業學好,並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自己對本專業的興趣。此外,一個專業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領域,也許你對專業里的某一個領域會有興趣。現在,有很多專業發展了交叉學科,兩個專業的結合往往是新的增長點。因此,只要多接觸、多嘗試,你就會碰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

3、適應學習環境,充分利用資源

(1)課外學習——立志篤行

(2)選修課——選我所愛,愛我所選

(3)調整學習方法

培養自學能力——善於舉一反三,學會無師自通

(四)經濟的適應

理財專家給了三個建議:

1、錢要花在刀刃上;

2、學會記帳和編制預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費原則(學生時代吃要營養均衡,穿要耐穿耐看, 住要簡單實用,行要省錢方便)

(五)心態的適應

每一個學生進入大學後,面對生活和環境的新變化都可能會出現適應不良的現象,這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經歷。大多數人會在面對困難、克服困擾、調整心態中逐漸成長和成熟,但也有少數人會陷入痛苦和掙扎中難以自拔。

●學會自助

也許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我們可以轉變心境;

也許我們無法避免挫折,但我們可以選擇微笑面對;

也許我們無法扭轉命運,但我們可以使自己生活得更快樂些。

●學會求助

建立正式的社會支持系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專業咨詢老師、學院領導和老師。

建立非正式的社會支持系統:家庭、朋友、同學、師長。

期望初入大學的你

希望你在大學里學會「三自」——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你的人生需要你負責!離開大學時,只要做到了這些,你最大的收獲將是「對什麼都可以擁有自信和渴望」。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有為之才。

②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各類研究方法:
1. 經驗性方法
(1) 觀察法
從觀察進行的方式來看,可以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又稱肉眼觀察和儀器觀察)。
所謂直接觀察,是指憑借人們的感官直接對研究對象進行描述。隨著觀察工具的發展,儀器設備的出現,在觀察者和觀察對象之間出現了中間環節——儀器。儀器在觀察方法中的使用,使人們的觀察能力大大躍進了一步,由直接觀察發展到了間接觀察。直接觀察的優點是感官能夠對所觀察的事物進行直接作用,可以避免由於運用中間環節——儀器所引起的誤差。但是直接觀察有它的局限性,它使人們只能觀察分辨5——100U左右的點,只能聽到200——2000赫茲頻率范圍具有一定音響的聲波。因此,由直接觀察發展到間接觀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
所謂間接觀察,是指藉助儀器設備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隨著儀器和技術手段的發展,間接觀察的范圍大大向前推進了。
在宏觀方面搏滲,在1608年伽利略使用最原始的望遠鏡對天體進行觀察,當時只能看到月亮上的「環形山」、木星的衛星和金星的圓缺;而今天使用直徑6米的天文望遠鏡,卻能觀察到距地球三十億光年的遙遠天體,使人們的視野不知擴大了多少倍。至於把人們的視野擴大到二百億光年之遠天體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則把人們的觀察能力提高到了更高的程度。
在微觀方面,由於光學顯微鏡的發明,人們觀察分辨能力提高了五百倍,能觀察到0.2U的物體。而電子顯微鏡的出現,則把人們的分辨能力提高了一萬倍,在理論上能夠分辨0.018A°的點,比最小的原子直徑(H=1.06A°)還要小。
從觀察描述的結果來看,可以分為定性觀察(質的觀察)和定量觀察(量的觀察)。
所謂定性觀察,是指對所觀察的對象進行性質和特徵方面的描述。這是觀察方法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這種觀察在動植物分類學、地理學、傳統生物學等學科中運用比較廣泛。如動物分類學常常要描述動物的體形、四肢、頭胸腹等形態特徵,以便進行分類。
所謂定量觀察,是指對觀測對象的位置遠近、體積大小、運動速度快慢等數量方面的觀測或測量。這種觀察在天文學、物理學和技術科學中運用較為廣泛。如天文學中對遙遠星球的位置、運行軌道的觀察等,技術科學中對各種物理量的定量觀測。隨著各門科學向精密科學發展,定量觀察愈益顯得重要,數學方法在各個領域中的運用,也正反映這一特點。
觀察方法從定性向定量的發展,是人們認識能力、觀察水平的提高。對觀察事物能夠作定量描述,表明了人們從認識事物的特性、特徵向更深層次的本質認的發展。如人們對紅橙綠青藍紫各種顏色定性辨別的認識,發展到各種顏色是由於各種物體所吸收的光的波長不同所引起的認識,這在認識層次上是一個飛躍。
從觀察者的空間位置來看,又可分為地叢段面觀察和空間觀察。
所謂地面觀察,是指觀察者在地球表面上所進行的觀察。當科學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觀察手段還無法擺脫地球引力的作用時,在有些領域中觀察所獲得的資料,就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對地震的觀測、星球的觀測等。
所謂空間觀察,是指在宇宙空間所進行的觀察。由於空間技術的發展,遙測遙控手段的出現,設立了能夠擺脫地球引力作用的星際飛行器和避開大氣屏障的空間觀測站,這種觀察手段所取得的資料,能夠更客觀地反映宇宙、天文、氣象、地震等情況。近年來,宇宙學、地球物理學等學科的迅速發展,與空間觀察手段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
另外,觀察還可以根據觀察者的自覺程度分為:自發觀察或被動觀察、誘發觀察或主動觀察等等。
(2) 實驗法
實驗方法和觀察方法相比較所不同的是,實驗方法是指人們根據一定的科學研究目的,利用科學儀器設備,在人為控制或模擬的特定條件下,排除各種干擾,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的方法。
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進步、實驗手段的日益提高,實驗方法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按照科學實驗方法的不同方面,可以分為許多種類型。
①以實驗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不同作用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析因實驗、判決實驗、探索實驗、比較(對照)實驗、中間實驗等。
析因實驗是指為了尋找引起某些變化或結果的原因而安排的實驗。它的特點是從已知的結果中去找出未知的原因。科學史上這種例子很多。如二十世紀初,法國細菌學科尼科爾根據醫院里斑疹傷寒病人經過衛生措施而沒有傳基鄭脊播這一事實斷定,這種病是以體虱為媒介的,後來經過實驗證實了這一推斷。
判決實驗是指為了判定某種假說是否正確而安排的實驗。它的特點是能夠宣判這一假說的前途命運。經過這類實驗,假說就可以被證實或被否定。如吳健友將鈷60冷卻到0.01K的情況下,排除了熱運動的干擾所作的實驗就是對楊振寧、李政道提出的微觀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假說的一種判決實驗。
探索實驗是指創設一定的條件來達到某一目的而安排的實驗。它的特點是從已知的原因來發現它將產生的未知結果。如英國科學家戴維(1778——1829)在真空中使兩決冰在水的冰點上互相摩擦,結果冰融化了,證明了冰融化所要求的熱是由於摩擦產生的,推翻了「熱素」說。
比較(對照)實驗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似組群進行比較,一個是「對照」組,作為比較的標准;另一個是試驗組,是進行某種試驗而採取的一些措施,通過一些實驗步驟,然後觀察其結果,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得出這種措施對研究對象所產生的影響。這種方法的特點往往運用於生命科學中,如醫葯學中新研製的葯品療效的試驗,農業科學研究中的田間試驗等。
中間實驗是指在科學研究中已取得初步成效,在生產應用前必須進行的一種模擬生產條件的實驗。這種實驗方法一般應用於農業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試驗中比較復雜、規模又比較大的研究項目,以便通過中間實驗來最後確定其科研成果能否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價值。
②從實驗結果的性質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定性實驗、定量實驗和結構分析實驗。
定性實驗是指為了測定研究對象的性質及其組成部分而安排的實驗。其目的就是為了判定某種組成部分是否存在,或是否起作用。它的特點是回答「有沒有」或者「是不是」等問題。這種實驗在科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科學史上很多著名的實驗都屬於定性實驗,如戴維用氧化二氮作麻醉劑的實驗,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雷電之謎的實驗等等。
定量實驗是指在測定研究對象的組成成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測定各組成成分之間的數量關系,確定含有某一組成成分的數值等實驗。在化學實驗中,往往不僅要了解某一化合物的化學組分,而且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確定其各組分的含量,或者了解化學反應中各組分參與反應的消耗量,或者了解各組分的最佳配方比例等等。在物理學實驗中往往要確定某一物質的物理特性,如溶點、沸點、冰點以及其他一些物理學常用數值等,這些都屬於定量實驗的范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就是在大量定量實驗基礎上,建立氧化還原理論的。
定性實驗和定量實驗雖然是不同性質的實驗,但是它們之間又是不可割裂的。定性實驗是定量實驗的基礎,只有在確定了某一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後,才能進一步測定其含有的數值。同時,也只有經過定量實驗,才能對這一物質的整體性質有所了解。因此,從定性實驗發展到定量實驗,這是認識不斷深化的表現。特別當定量實驗與數學方法相結合之後,它在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運用的范圍也日益廣泛,這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
實驗方法離不開儀器的幫助,而儀器的精密度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這對定量實驗尤為突出。定量實驗的精確與否,又會直接引起研究對象性質判別上的差異。
結構分析實驗是指為了測定研究對象的空間結構狀況並對其進行分析而安排的實驗。它既有定性的一面,也有定量的一面。如沃森—克里克的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苯結構的實驗等等,都屬於這一類。
實驗方法還可以按照實驗場所的不同進行分類,如地面實驗、空間實驗、地下實驗等。還可以按照實驗對象的不同進行分類,如化學實驗、物理實驗、生物實驗等。總之,實驗方法根據其分類的標准不同可以進行多種區分。並且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實驗方法的種類將不斷豐富。
(3) 訪談法
訪談,就是研究性交談,是以口頭形式,根據被詢問者的答復搜集客觀的、不帶偏見的事實材料,以准確地說明樣本所要代表的總體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較復雜的問時需要向不同類型的人了解不同類型的材料。
適用范圍:訪談法收集信息資料是通過研究者與被調查對象面對面直接交談方式實現的,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訪談廣泛適用於教育調查、求職、咨詢等,既有事實的調查,也有意見的征詢,更多用於個性、個別化研究。
訪談研究法的優點: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導深入交談可獲得可靠有效的資料;團體訪談,不僅節省時間,而且與會者可放鬆心情,作較周密的思考後回答問題,相互啟發影響,有利於促進問題的深入。
訪談研究法的缺點:樣本小,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應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無法控制被試受主試的種種影響(如角色特點,表情態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訪談法一般在調查對象較少的情況下採用,且常與問卷法、測驗等結合使用。
訪談的技巧
(1)談話要遵循共同的標准程序,避免只憑主觀印象,或談話者和調查對象之間毫無目的、漫無邊際的交談。關鍵是要准備好談話計劃,包括關鍵問題的准確措辭以及對談話對象所做回答的分類方法。也就是說要事先做好如下准備:①談話進行的方式,②提問的措辭及其說明,③必要時的備用方案,④規定對調查對象所做回答的記錄和分類方法。
目前往往出現的問題是,訪談時總想跳過制定談話計劃這一步進入具體實施階段,事先准備不充分,因而不能收到預期效果。一個不願思考問題、不善於提出問題的人,在研究工作中是很難有成功的希望的。
(2)訪談前盡可能收集有關被訪者的材料,對其經歷、個性、地位、職業、專長、興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訪者能否提供有價值的材料;要考慮如何取得被訪者的信任和合作。另外,在訪談時要掌握好發問的技術,善於是洞察被訪者的心理變化,善於隨機應變,巧妙使用直接法————開門見山,間接法等。
(3)關於訪談所提問題,要簡單明白,易於回答;提問的方式、用詞的選擇、問題的范圍要適合被訪者的知識水平和習慣;談話內容要及時記錄。記錄也可以用類似下列表格整理談話材料。
(4)研究者要做好訪談過程中的心理調查。如,為了使被訪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於溝通,消除誤會隔閡,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關系。研究者還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其中關鍵是以誠相待,熱情、謙虛、有禮貌。有時訪談的失敗正是在於溝通不夠。
如有人想對師范生職業理想狀況進行調查,採用訪談法。問:「你為什麼報考師范?」答:「喜歡」「你爸爸媽媽支持你報考師范嗎?」「支持」。「周圍親戚朋友是什麼態度?」「不反對」。結果談話進行不下去,真實材料沒有收集上來。
為防止被調查者出現反應效應,可先用非正式談話溝通感情。
至於如何開好調查會,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選擇好對象。參加調查會的人數不要太多,一般參加人數以6至12人為宜;參加成員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參加者在學歷、經驗、家庭背景等各方面情況盡可能相近。事先要了解一下與會者的個人問題,避免觸及個人隱私而適成被動局面。
第二,擬訂好問題。問題設計要具體,如有可能,可事先發給每人發言討論提綱,讓他們事先做好准備,並約定好開會時間和地點。臨開會前應追發一個通知。
第三,要創造一個暢所俗言的氣氛。座談會要按計劃進行,目的明確,中心議題要集中。視具體情況,也可根據調查課題的需要臨時提出提綱上沒有的問題,讓與會者作答。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暢所欲言的氣氛。討論中若發生爭執,如果爭執有利於課題的深入,支持爭執下去;爭執與結論無關,要及時引導到問題中心上來。主持人一般不參加爭論,以免堵塞與會者的思路。主持人應以謙虛平等的態度,詼諧親切的語言,爭取與會者的合作。
訪談的類型:訪談的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有逐一采訪詢問,即個別訪談(indivial interview),也可以開小型座談會,進行團體訪談(group interview)。
(4) 問卷法
問卷調查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研究者將所要研究的問題編製成問題表格,以郵寄方式、當面作答或者追蹤訪問方式填答,從而了解被試對某一現象或問題的看法和意見,所以又稱問題表格法。問卷法的運用,關鍵在於編制問卷,選擇被試和結果分析。
問卷類型及問題形式結構型、非結構型、綜合型。
問卷的設計過程,是研究者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編寫問題和形成問卷的過程。編製程序包括下列步驟:
明確研究目的,根據研究目的和假設范圍收集所需資料,並確定調查對象;
列出問卷調查所需研究問題的綱要,確定所要搜集的信息和問卷類型;
圍繞主題草擬問題,列出標題和各部分具體項目;
徵求有關人員、專家的意見,修訂項目;
試測,從總體樣本中抽取30——50人為試測樣本,以檢查問卷表述的方式、項目、內容能否被受試才所理解,並求出信度、效度;
再修訂。根據試測結果,對項目內容、排列方式加以改進,然後列印;
結構型試卷
結構型,也稱為封閉式問卷,是把問題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許在問卷所限制的范圍內進行挑選。
例如:「你購買××牌電扇的主要原因:①價格便宜;②保修期長;③看到電視廣告宣傳;④聽親朋介紹;⑤樣式時髦。」這是固定應答題,對指定答案方式的回答。
結構型問卷包括是否式、選擇式、評判式、劃記式三種問題型式。
是否式:把問題可能答案列出兩極端情況,從中擇一,「是」與「否」,「同意」與「不同意」。
評判式:每個問題後列有許多答案,要求被試依其重要性評定等次,所以評判式也叫排列式、編序式,是用數字表示幾種答案應排列順序。
劃記式按同意或不同意,在答案上分別作記號「√」或「×」。這是一種核對表形式。在核對表的細目中,被調查者通過選擇一個提供選擇的答案來回答,與選擇式、評判式不同之處在於。答案在連續統計上並不代表分點,而是稱名類型。
非結構型
非結構型也稱開放式問卷,問卷由自由作答的問題組成,是非固定應答題。這類問卷,提出問題,不列可能答案,由被試自由陳述。就題型分析,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問答式的。
非結構型問卷往往用於以下情況:一是較深層次的問題研究。被調查者不受研究者和題目答案選擇范圍已界定的限制,按各自在對問題的理解回答。這種問卷能如實地反映出被調查者的態度、特徵、對有關情況的了解程度以及所持看法的依據等。因此用於探討那些只能進行描述性分析的較復雜問題,以及獲得有關人士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二是在研究初期,對所研究的問題或研究的對象有關情況還不十分清楚的情況下,採用開放式問卷,來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封閉式問卷。一般做法是:在小范圍內進行問卷調查,並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在掌握相當的資料後,再採用結構型問卷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查和進行定量分析。因此,在一定意義上,開放式問卷調查正是封閉式問卷調查的基礎。
這種問答式問卷,搜集到的材料豐富、具體,往往能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很有價值的資料。由於答案不集中,材料分散,難於對答案進行橫向比較,所以不易進行統計處理。
綜合型
綜合型,形式一般以封閉型為主,根據需要加上若干開放性問題。也就是說,將研究者比較清楚、有把握的問題作為封閉性問題提出,而對那些調查者尚不十分明了的問題作為開放性問題放入,但數量不能過多。經調查,在積累一定材料基礎上,問卷中的某些開放性問題就有可能轉變為封閉性問題,這也是問題設計時常常使用的技巧。

閱讀全文

與適應性研究方法包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個月寶寶喝奶嗆水正確處理方法 瀏覽:835
掛車科目二倒庫最簡單又準的方法 瀏覽:339
木材的使用方法 瀏覽:360
甜瓜坐果靈使用方法 瀏覽:200
奧迪a4l的檔位使用方法 瀏覽:622
駝背的健身鍛煉方法 瀏覽:988
孕婦乾咳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122
用什麼方法預防妊娠紋 瀏覽:409
解決民生問題方法 瀏覽:495
研究世界的特殊方法 瀏覽:584
三層抽屜的軌道安裝方法 瀏覽:76
圓的面積推導用了哪些數學方法 瀏覽:868
耳後腫了怎麼消腫最快方法 瀏覽:202
碘海醇使用方法 瀏覽:863
治療寶寶濕疹方法 瀏覽:519
97貴州茅台酒真假細節鑒別方法 瀏覽:346
什麼方法淡斑最有效 瀏覽:344
小度小度減肥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瀏覽:320
地泵使用方法 瀏覽:690
圓領露肩的正確方法 瀏覽:209